时间:2021-05-25 16:36 编辑:女性吧
古代: 先秦时期,当华夏族(汉族旧称)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现代各少数民族的先民也同时开发了中国及中国周围的广大地区。比如,生活在东北的东胡刘清扬、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 北部的俨狁、狄、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西域的龟兹、于阗、鄯善等“城郭国”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区;西北部的戎、羌、氐等族在今西藏、青海地区;南部的苗、濮、武陵蛮、长沙蛮东南部的百越等南蛮各族在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海南岛和台湾,东方的夷族,九黎处于今山东和江苏周围;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辛勤的劳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221年),标志着中国帝制时代历史的开始。在此后的两千年历史发展中,也有一部分肥腻华夏民族或者在周边外国或边疆地区建立政权,或者入主中原,成为统治民族。 如秦代北方的匈奴、西北的西域各族、西部的羌、东北的东胡(鲜卑、乌桓)、夫余等族都建立过自己的政权;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两晋的短暂统一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23个政权。其中匈奴族建立过前赵、北凉、夏3个政权; 鲜卑族建立过代、北周、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等政权;羌族建立过后秦;巴氐族建立过后汉;汉族建立过前凉、冉魏、西凉、后蜀、北燕5个政权。隋唐后,经五代十国到宋、辽、金,中国又一次经历割据,形成各民族政权对峙的局面。 如宋朝先后与契丹族的辽、女真族的金朝对峙等。此后,蒙古帝国在蒙古高原兴起。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灭宋,入主中国。 元朝在内地和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行省”制度,密切了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满族建立的清朝,早期曾抗击沙俄、英国等殖民主义在中国东北、新疆、西藏等地的侵略,捍卫了国家早期的统一。 综观中国的历史,虽然政权有分有合,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趋势。 近代: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各族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各族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1851年在广西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有壮、瑶、回、苗、蒙古、彝、白、傣、哈尼、僳僳等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进行斗争。其中有不少著名人物就是少数民族,如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以及著名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等都是壮族。 鸦片战争后,沙俄强占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英军和法军分别侵略我西藏和西南地区,激起各族人民的奋起反抗。 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和西北、西南地区的各民族人民积极组织抗战,英勇抗击侵略者。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使各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团结和统一。 在 “五四”运动时期,回族的马骏、郭隆真、刘清扬等分别参加领导天津爱国运动和京津地区学生的联合会运动以及上海各界联合会的联合行动。后来,马骏、郭隆真等都加人了共产党。水族的邓恩铭参加领导了山东济南的爱国运动,后来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蒙古族的多松年、乌兰夫等加入共产党,并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白族的张伯简、徐克家等于20年代加人共产党,并分别参加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和广州起义。壮族的韦拔群建立农民协会,在广西开展革命斗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张云逸等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并与韦拔群于1929年领导发动“百色起义”,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 在新疆,党领导各族人民组织“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维吾尔族进行反帝斗争。红军长征期间,沿途各族人民群众为红军带路、传递情报、买粮运粮,还积极参加红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朝鲜族人民先后有十几万人参加抗日战斗。蒙古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建立伊克昭盟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冀中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曾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期,蒙古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一道,于1947年创立了内蒙古自治区。 现代: 1947年5月至1950年8月间,内蒙古骑兵歼灭国民党军队2万多人。1944年,新疆各族人民发动著名的“三区革命”。各地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统治者,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战争。经过历史的风风雨雨,各族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有一人最符合这个定义,他是我军近代名将,号称“旋风司令”的韩先楚。
在不熟悉军史的人看来,韩先楚的名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暂且不说,就是和诸多上将如萧克、王震、许世友、张爱萍、杨成武、宋任穷、刘亚楼、陈锡联等相比,韩先楚也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论起战略能力,韩先楚毫不逊色。
一般来讲,开国将帅中授予上将军衔的大多是兵团司令级别,这个级别的将领主要衡量指标是战役指挥能力和战术运用能力,对战略能力要求不高,但韩先楚最突出的便是战略能力。韩先楚是湖北红安人,他出身贫寒,生活艰辛,没读过书,14岁就参加革命,后来加入红25军,参加万里长征,又在八路军115师任职,一直以作战勇猛著称。
韩先楚有资历,有能力,晋升却很慢。1945年抗战胜利时,他也不过是个旅长,在当时八路军著名将领中,掰着手指头数上好几轮,也排不到他韩先楚。但后来的解放战争给了他充分发挥军事才华和战略能力的舞台。韩先楚没读过军事院校,甚至没读过书,但他有勇有谋,善于动脑子,打仗不蛮干,而且战略眼光独到,对形势分析十分透彻,敢于坚持己见,这在当时我军将领中尤其难得。
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在东北战场多次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指挥取得鞍海战役、新开岭等一系列战役胜利,创下我军多个“第一”记录,升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在东北将近4年时间里,韩先楚率领的3纵进军迅猛,作战勇敢,打的敌军狼狈不堪,坐镇东北指挥的几任国军指挥官都称韩先楚是“旋风司令”,把3纵称为最难对付的“旋风部队”。
韩先楚的战略眼和统帅之才,尤其体现在解放海南战役中。国军在海南岛布置重兵,由号称消灭日军最多的国军名将“战神”薛岳统领。薛岳组织打造了一道号称连一只鸟、一只老鼠都偷渡不过来的“伯陵防线”,而我军没有海军舰艇,缺乏渡海作战经验,从上到下都决定推迟进攻时间。
但韩先楚经过深入当地群众走访,逐渐掌握海南岛附近的地形、海情和敌情,并对当时形势进行深刻分析后认为上级决定不妥,他的意见是:“如果在谷雨前的5天内即4月20日前,不发动攻打海南岛的战役,就要往后再拖整整一年。因为解放军的渡海工具基本上是风帆船,非得依靠谷雨前的季风过海不可。”
韩先楚多次向前敌指挥部、向四野司令部和林彪、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越级报告,强烈要求提前发动渡海作战,并亲自组织部队训练渡海作战本领,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在韩先楚的坚决主张和不懈努力下,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终于决定提前发动海南渡江登陆作战,这是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决定。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韩先楚身先士卒,随第一梯队登上战船(唯一一个第一批登陆的兵团级司令员),指挥大军浩荡起渡,跨海进击,一举突破伯陵防线,解放海南岛!
1950年7月,美国第七舰队开进湾台海峡。若非韩先楚的坚持和果决,海南后果不堪设想。
谈及此战,罗荣桓曾说过,“海南战役不大好打,但我们打得很好。使用的部队是12兵团、15兵团各一个军,由15兵团统一指挥,但在战役指挥上韩先楚同志起了主导作用。”解放海南岛战役标志着韩先楚已经从一名出色的战役指挥员,转变为一名高瞻远瞩的军事战略家,这种战略眼光和亮剑精神是很多著名将领都不具备的。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我军猛将如云,最不缺的便是能打敢拼的猛将,但具有战略眼光的将领任何时候都是稀缺品。对韩先楚的能力和才华,我们完全可以用“上将之名、大将之能、元帅之才”来形容。壮哉韩先楚,伟哉旋风司令!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