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1 21:58 编辑:admin
我们今天主要看钢结构建筑,为什么要聊它?因为这个赛道最近刚刚获得了加持,未来的增长前景非常广阔,同时受益于住建部自上而下的推动,未来有希望成为建筑领域成长性最强的赛道钢结构行业前景。来详细看看有哪些机会,相关公司在文末获取。
钢结构赛道突发大利好!
最近,印发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方案要求,未来中国新建的公共建筑,原则上全部使用钢结构建筑,同时在民用建筑领域加快渗透。这样的消息,等于给钢结构建筑企业送上了一个大利好,让钢结构一跃成为建筑领域成长性最好的赛道。
一、为什么要力推钢结构建筑?
和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具有强度更高、结构可靠、密封性能好、节能环保这些优点。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本身就像一个使用了巨量钢材的大积木一样。这些钢结构构件,是在工厂里就按照图纸造好的。那么实际施工的时候,只需要把钢结构构件运输到现场之后,直接由施工人员进行拼装就行。
就像图上这样:
拼这么大一个主梁,用钢结构铸件的话,用不了多久。可要是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技术就麻烦多了。得打地基、扎钢筋,一层一层浇好水泥以后,还得等水泥凝固了再往上面加盖,一方面工期拉得很长,工人工资各项开销就涨上来了。另一个就是不环保,现在也不提倡。
要是都用了钢结构做建筑,就能减少这些问题。一来,施工速度比混凝土结构的要快得多,能大大缩短工期,节约很多人力成本,而且成品精度相对更高。非常适合用来盖学校、医院、办公楼、酒店、交通枢纽等等这些公用建筑。
不过因为主材是钢,所以也有两个缺点,一是时间久了多少会锈,二是一旦遇到火灾,超过600度就会变软。
二、市场空间怎么样?
截止到今年,中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占比只有5%,中国装配式建筑在2025年占比要达到15%,市场需求会超过2万亿。
在过去五年中,装配式钢结构住房保持了极高的增长速度,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1.8%。然而即使如此,仍然比不上诸多发达国家。
同样是钢结构建筑,对比美-40%、日-71%等发达国家的钢结构应用比例,落下的不止一点点。
三、钢材供应跟得上吗?
现在既然要大批量的盖钢结构建筑,势必需要更多的钢结构构件,上游的钢材供应就非常关键。那现在中国生产的钢材,能保证未来这么大批量的需要吗?
从目前的钢产量来看,中国已经连续23年保持世界钢产量龙头宝座,2019年达到9.3亿吨。
这么大的钢铁产能,支撑未来五年10%钢构件的增量,应该问题不大。
这下就清楚了。一边是需求层面15%的托底,另一边是充足的产能,占全了天时地利。而在最关键的人和方面,就得看微观层面具体哪家公司更好了。
A股当中有四大钢结构上市公司,分别是鸿路钢构、东南网架、杭萧钢构和精工钢构,目前在行业内具备品牌技术和规模优势。
鸿路钢构:国内钢结构建筑龙头,市占率2.6%,2019年营收突破100亿元(钢结构98.9亿)。钢结构产量业内第一,达到了240万吨,新建产能160万吨。稳坐行业龙头老大。代表技术是超高层圆形垂直升降类塔库,产能利用率77.9%。
精工钢构:市占率1.1%,2019年营收102.4亿(钢结构91.9亿),国内仅次于鸿路钢构。年产能77.3万吨,产能利用率96.6%,代表技术是大型铸钢节点成套应用技术。
杭萧钢构:市占率0.8%,2019年营收63亿(钢结构55.9亿),产量56.4万吨,产能利用率56.4%,代表技术是钢管混凝土束结构住宅体系。
东南网架:市占率0.7%,2019年营收89.9亿(钢结构57.2亿),产量49.5万吨,产能利用率58.9%,代表技术是空间网格结构全自产一体化。
目前这四家企业的市占率加在一起也只有5.2%,当中相当一部分是缺乏创新能力、实力薄弱的中小钢构企业。因此,钢结构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而能否实现规模效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技术和质量,二是品牌与综合实力。这四家企业如果能够在竞争中进一步开拓市场、逐步做大,就能够起到促进行业整合的作用,获得更高的估值。
操作层面
鸿路钢构目前机构扎堆,股价历史新高。
精工钢构日线级别成本线是4元附近,周线级别成本线在3.3-3.5之间。
东南网架目前震荡趋势同时底部抬升,技术层面第一阻力位看8.5,第二阻力位大概率在9-10元之间震荡。
杭萧钢构支撑位在3.9-4之间,上方4.3-4.5附近看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