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电影而已...展示的排布必须尽可能密集,不然机枪手像实战一样蹲在侧后,进攻的士兵三三两两的零散分布,还拍个鸡儿

有些影片中后面的机枪为什么不会打到往前冲的自己战友

有些影片中后面的机枪为什么不会打到往前冲的自己战友

比方上边这个图就是德军1940年的《军队服务指南》中对步兵班进攻堑壕的示意图。后边那个除号就是轻机枪,对敌军区域实行火力压制,实心的圆是先锋步兵,抵近之后丢手雷,趁高爆雷产生的震荡晕眩,直接杀入。

当然,这只是班排一级的近距离作战,我估摸着有人想问,如果是大规模冲锋呢?比如电影里那种。

很遗憾的是,在一战后期这种送死冲锋就不存在了。即便是进攻,也需要匍匐、借助掩体(或者烟雾弹),摸近到一定距离,然后丢一波手雷,站起来,冲。基本站着冲的距离发生在40米之内,此时重机枪一类一般也不开火,轻机枪则是跟着图一的班组战术玩,所以不存在电影里那种正后方架机枪,步兵直接翻出掩体冲锋的情况。

而如果真的是直接远距离(比如几百米外)一波,那要不就是本子的板载冲锋,这反正是送死的,机枪在哪儿无所谓。要不就是毛子的乌拉冲锋,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对面已经被炸残了,绝对优势下乘胜追击。

电影中用尸体挡子弹的做法可行吗能不能挡住子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有些影片中后面的机枪为什么不会打到往前冲的自己战友

日寇在南京大屠杀时候,用战俘和平民做过极为残忍的试验。

有些影片中后面的机枪为什么不会打到往前冲的自己战友

事实证明,三八式步枪如果射击腹部,可以一枪射穿7个人。

有些影片中后面的机枪为什么不会打到往前冲的自己战友

也就是说,尸体挡住近距离的子弹,自然是不靠谱的。

有些影片中后面的机枪为什么不会打到往前冲的自己战友

即便是56式冲锋枪的短步枪弹,也可以击穿几毫米的钢板,何谈人体。

而二战步枪的子弹比短步枪弹药厉害多了,穿透力更强。

所以,如果近距离被步枪或者自动步枪射击,你用尸体挡根本就是挡不住的。

其实边说尸体,就是专业防弹衣也未必能挡住。

实际上,电影里面比如躲在汽车门后、躲在木门后、躲在灌木丛后,都是鸟用都没有,直接被串成冰糖葫芦。

但大家要想一想,既然用尸体来挡子弹了,也就是走投无路,没有办法了。

如果有其他东西可以挡,当然是不会用尸体的。

换句话说,你都走投无路了,用尸体挡一下也比不挡好。

如果是从远距离射来的流弹,尸体还是可以挡一挡的。如果是64手枪这种小砸炮,也可能挡一挡的。

如果子弹正好射中骨头,还是可能留在尸体内的。

总之,死马当活马医吧。

需要说明的是,抗战中,国军战士在激战中,因为工事全毁,日寇反复冲锋又没时间修建新工事。迫于无奈下,国军战士就用战友的尸体垒成工事挡一挡。

这是无可奈何的行为,也是奋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电影《红海行动》中054A护卫舰真能同时拦截8发RPG吗

首先纠正问题中的一处错误,《红海行动》中054A型护卫舰拦截的不是RPG火箭弹,而是107毫米火箭弹。054A用于拦截火箭弹的武器是H/PJ12近程防空武器系统,即俗称的“730近防炮”。

有些影片中后面的机枪为什么不会打到往前冲的自己战友

该近防系统由7管30毫米自动炮、LR66跟踪雷达、OC8光电跟踪仪和炮座组成,其自动炮具有最高4200发/分的射速、对导弹或炮弹一类目标射程可达3000米,LR66跟踪雷达指向目标时间小于6秒、对雷达反射面积0.1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约6千米,OC8光电系统小于6.5秒、对雷达反射面积0.1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约7千米,全系统能同时跟踪32个目标。

有些影片中后面的机枪为什么不会打到往前冲的自己战友

从《红海行动》的剧情设定来看,054A型护卫舰在遇袭时正停靠在码头执行撤侨任务、舰上人员可以用肉眼观察到部署在海岸上的火箭炮,因此当时岸上目标基本可以判定处于近防武器的探测范围内。而由于在遇袭前054A型护卫舰已经提前进入战备状态,近防武器应该完成了预热、并已经开始重点盯防岸上的情况,因此054A型护卫舰对于来袭的火箭弹可以说早有准备。片中的63式火箭炮在射击时采用了齐射,即8发火箭弹迅速依次发射,这使得本来不容易被发现和拦截的火箭弹的目标信号特征明显加剧,事实上是更容易被近防武器系统的雷达和光电跟踪仪发现跟踪。

有些影片中后面的机枪为什么不会打到往前冲的自己战友

即便如此,054A型也是在火箭弹飞行至距离舰体仅有几十米时才完成拦截,这既体现了同时跟踪拦截多个微小目标的难度,也确实体现了近程防空拦截反应时间极短的特性。但从H/PJ12的性能来看,《红海行动》中的剧情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如果现实中054A型护卫舰遭到类似情况的攻击,也基本能确保安全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