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桥段就是张国立在逃难时候说了一句话:用不了十年,你大爷我还是财主。

当时我愣了一下...

是这样的,把每一个事情做成功都是有框架可循的!框架就是套路,模板,方法论的意思!

写过PPT的人,应该都用过PPT模板吧,我们只要根据这个模板操作就行了。如果这个模板足够好,就算是第一次写PPT的人,写出来的结果也不会差!

做事情,都是有框架模板的。大到治国,小到煮菜,就像古言“治大国如亨小鲜”。理解了这一点,以后我们做新鲜事物之前,我们就要先找一下这个事情的框架模板!

查理芒格(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说过:你必须在自己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你必须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复式框架安排你的经验,包括间接和直接的!

在《1942》电影中主角张国立说“用不了十年还是地主”这句话,他是有底气的,因为他掌握了成为地主的方法论。只要他能活下来,他就能通过这套方法论逐渐再次成为地主!

就像曾经有个富豪这样说过:即使我现在变得一无所有。把我扔到一个沙漠里,只要有一个骆驼队从我这经过,我用不了多久仍会成为大富豪。

前者和后者他们都已经掌握了获得财富的框架、方法论!!

为什么电影《1942》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豆瓣评分却很低

《1942》目前在豆瓣的评分是7.8分,属于不高也不低的档次。个人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7.8的评分有点委屈它了。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电影和评分不匹配的情况,就和电影本身的内容一样,是有历史原因的。

电影《1942》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电影《1942》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电影《1942》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电影《1942》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1、刷分说

在网络上,一个比较权威且被广泛接受的帖子说,这是因为电影初上映的时候刷分所导致的。可能确实也有一定的影响,只有是商业的地方,就有利益纠纷,据说当时同时期上映的某大片的拍片受到了影响,即使是商业道德也无法阻止商业行为,对不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942》的豆瓣评分1星的比例最高,这个显然很不合理,也是耐人寻味的。

时至今日,豆瓣评分中,4星的比例最高,几乎占到了50%,1、2星加起来的占比占到了6%左右,早期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2、灾难题材的微妙性

电影本质上是娱乐产业,虽然电影题材多元化,也有灾难片、历史片、纪实片的存在,但是大众的审美消费主流,还是以好莱坞的那种爱情片、枪战片为主,俗气且现实。所以,你去看爱情片、动画片、探险片、奇幻片等等,这些片子的豆瓣评分可能更容易让人接受。

历史题材的电影,过于沉重和悲伤的话题,本来是冒险的行为。

尤其是《1942》这样的题材电影,能在中国上映,简直是个奇迹。可以想象,为了能让电影上映,电影制作方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修改、美化和平衡是肯定要去做的事。

但这也正好说明了一点,不仅是电影审核一方,即使大众对于苦难的历史题材,也是有很多禁忌的。

比如《1912》、《南京!南京!》这样的片子,看了会让人非常沉重,甚至承受不起,就不要说,有很多人可能都不会选择去看。

即使看的人,本着对历史尊重,只要电影中出现一点儿感觉不符合历史的地方,就会大加苛责。这个已经和电影本身无关,而是由观影人对于历史的态度所造成的。

3、出于对电影、对此类题材更负责的心理

对于轻松娱乐搞笑的电影题材,我们可能会更包容,但是对于这类的题材,观众往往会吝啬手中的打分,固然力挺者会给出五分,但是更多的人,会在认为这是个好电影的同时,会认为,如果能注重电影戏剧本身,而淡化灾难消费,可能会更好。

蒋方舟说“不知道是喜欢这个电影,还是不喜欢这个电影”;王小山说看完以后“说不出话来”。

我想,这个评价不是给电影的,而是给历史的。

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分不清,到底是在看电影还是在看历史。

不过也恰好说明,剧情和演员都很给力,让我们都被代入进去了。

4、豆瓣的群体所决定的

豆瓣的常驻人员,还是偏小众的,对于电影的口味和偏好,可能还是更偏文艺化。所以个人的偏好导致的偏见,最终导致一个比较的低的评分,也是有很大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