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性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们应该开始让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了。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性?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新年了,孩子又长大一岁,当妈的会希望他比往年更独立。
有些妈妈会开始尝试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如厕,等等。
可是你知道吗?凡事让孩子自己做,未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哦。
这个话题,还要从孩子的黏人说起。
今天,就请陈忻老师结合儿童发展的特点,给大家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很多爸爸妈妈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试图通过让孩子自己去玩,让孩子自己去睡,让孩子自己吃饭等等,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果孩子黏着妈妈,或者是要妈妈陪睡,妈妈就非常担心了,生怕这会伤害孩子的独立性。
有个妈妈跟我说,我老公总说孩子黏人。我一看,其实呢,她家孩子只有三个月。爸爸显然不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
还有个妈妈说,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持让他自己睡觉。回想起和大宝分床睡的这 3 年半,几乎都是在纠缠和不愉快中入睡的。
本来是想培养独立性,结果却适得其反,还增加了孩子的焦虑。吃手,咬指甲,一个接着一个来!
看了这些故事,我真的很心疼这些孩子。父母不理解孩子的独立性是什么,也不理解孩子的独立性是怎么发展的,一味认为,让孩子自己做事,就是培养独立性了吧?其实,事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黏人,也是独立的基础
小宝宝黏人,这很正常。一方面他行动能力弱,需要主要照料者的照料。另一方面,他通过得到主要照料者(以下我都用妈妈来代替)的照料,建立起和妈妈的亲密关系。
孩子怎么建立和妈妈的亲密关系呢?
有一项婴儿研究观察到,四个月大的宝宝,在饿了时放声大哭,一旦妈妈靠近他,还没开始喂奶,他往往已经渐渐止住哭声。
这说明,在每天稳定的生活中,孩子认识了妈妈的照顾行为,所以当妈妈靠近时,他们知道妈妈来照顾他们了,就慢慢停止啼哭。
婴儿就是这样通过妈妈稳定、重复的行为,来建立对妈妈的信任,然后逐渐建立对外部世界、对其他人的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