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听话的人很危险
孩子,我宁愿你不听话!绝大多数爸妈觉得,听话就省事了,乖巧更加有面子,但是,对于孩子本身来说,听话很有可能会消除他们对危机的敏感性。
当我看到十年前《冷暖人生》记录的一期节目,心被“听话”二字深深刺痛。
13岁的副班长小赐,从二年级开始就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这样的权力。通过这点权力,他向包括正班长在内的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吃屎喝尿。
所有的孩子没一个敢反抗,讽刺的是他们的个头都比小赐高大。
除了害怕小赐扭曲事实给老师打小报告后被老师体罚外,更害怕被父母知道后遭到毒打。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学生说,刚开始他给父母看了身上的伤口,结果爸妈劈头盖脸就说:你一定又不听话了才被罚的,你活该,能不能懂事点?
自此之后,孩子再没提过。
当亲子教育中,“听话”成了唯一标准,必然会让孩子失去天然的反抗性和自由向往。更会让亲子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信任。
在不听话就是罪过,不听话就要被打骂,不听话就会被贴上“差生”“坏”的标签的环境之下,孩子渐渐形成了奴性人格或讨好型人格。
这样“听话”的孩子,一定是乖孩子,却未必是幸福快乐、拥有自我保护能力以及自我创造力的孩子。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挑选了100名具有强烈反抗倾向与100名没有反抗倾向的2-5岁孩子,从儿童时期观察追踪到青年时期。
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
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可见,不听话的“坏孩子”事实上也没家长们想象的那么差劲。
反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太听话的孩子是父母教育失败的体现。
当然,这里绝不是说听话的孩子不好,而是指教出了奴性思维、不经思考的听话的孩子不好。
真正值得推崇的“听话的好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可能不那么规矩,却一直心存善念,天马行空,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