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ke-detail">.

孩子得不到就打滚?巧妙引导,坏事也能变好事!

1

带娃逛街,女儿一眼看中了商店门口摆放的毛绒公仔,拽着我,非要我给她买。

我瞟了一眼价签,偶买嘎,一个身高不足10厘米的小公仔,要280元大洋。我劝女儿:你不是已经有好多类似的公仔了嘛?

但小妞很坚决,死盯住公仔,毫不犹豫的说:我就要买这个,我喜欢它!

我:可你不觉得它太贵了么……

她完全不为所动,只顾两眼放光的喊:妈妈,我就要这个,就要这个嘛!一副冲动购物狂的模样。

本想用性价比不高的理由拒绝她,忽然想起前段时间看了好几篇教育文章,都说面对这种状况时,家长一定得尊重孩子的需求,不要用成人的性价比观念往孩子身上套,这个不划算,那个质量不够好,这个家里太多,那个不好玩,孩子会感觉自己挑的东西,既幼稚又没价值。这样下去,以后孩子就算想要什么也不敢说了,失去表达需求的勇气。

于是我动摇了,不过还是不忘友情提醒女儿:得用你自己的零花钱支付哦!

小妞欣然应允:好!你帮我付款,回家我还你!

就这样,她如愿以偿把公仔带回了家。

回家后,公仔就被她丢进了一堆毛绒玩具中,她显然已经忘了自己曾经那么渴望得到它。也不心疼自己的零花钱,反正这窟窿最终有爸爸妈妈补上。

看着小妞从特别想要到轻松得到,最后又不闻不问的公仔,我不禁产生了疑问:鼓励孩子表达需求,尊重孩子的需求我也做到了,可看着孩子不珍惜的态度,就感觉在处理孩子提需求这个问题上,还缺了点什么,是什么呢?

2

忽然想到我童年的一件事儿。

小时候,我特喜欢赖床,我妈为我这毛病头疼了很久。有一天逛街,我看中一个漂亮发夹,好想要,鼓起勇气给我妈提要求,我妈灵机一动:你要能保证一个月不赖床,我就给你买!

为了这个心心念念的发夹,我还真是改头换面啊,每天准时起床,从不哼唧一声。

拿到发夹,我特别珍惜,好长时间都舍不得戴,藏在抽屉里,时不时拿出来瞧瞧。

我和女儿,刚开始都是一样的状态:想得到。可“得到”后的态度,为啥差别那么大?仔细一想,不就是因为发夹是我付出了好多努力才终于得到的,相比而言,我女儿得到公仔就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