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丢三落四怎么办
1、“让孩子做好一件事”
设立一个简单的、明确的、具体的做事目标,利用一定的强制措施,让孩子加强“在意性”,在短时间克服老是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
2、制定奖惩制度也是必须的
当孩子达成了计划中的做事目标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感受做好一件事的快乐,引导孩子有更大的信心和兴趣去做好下一件事。而当孩子又出现丢三落四,把事情给忘记了,便给予一定的惩罚,好让孩子长点记性。奖惩的办法多种多样,最好能结合孩子的特点而设计,如能找到一种“强化物”,也就是孩子最喜欢最在意的物品或是事情,作为奖惩办法,效果会更显著。如孩子喜欢踢足球,那么先让他完成任务后,再让他踢球,以示激励;而如果孩子又忘记了做事的任务,就不许孩子踢球,作为惩罚。有不少家长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自食其果。作业本、课本丢了就没办法写作业了,家长不要积极去把所需要的东西找给他,让他自己想办法,没办法就欠作业;欠作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惩罚,也许孩子就能改正了,这比家长唠叨好一百倍。这个办法有点“狠”,但很实用有效,倒不妨偶尔为之。
3、平时加强做事的计划性和专注性的培养
指导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比如,要将课程表抄回来,要知道明天要上什么课,要带什么东西。这样做,可培养他做事严谨的习惯。
. 2. 孩子丢三落四的原因.1、性格
性格是先天的。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气质,长大后随着后天的教养就会形成自己的个性。气质本身是先天遗传的,据观察平日里大大咧咧的性格更容易丢三落四,内向的人则比较细心。
2、生活习惯
在家庭中,如果家长的生活习惯不好并且忽略了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也很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3、能力
能力是影响丢三落四的最大因素。这项能力牵扯到更多的则是视知觉能力。大多数家长会说,我孩子的视力很正常啊。但其实视力和视觉是两个不同的词汇。视力属于感官,属于先天具备的生理能力。视觉则是参与了直觉的因素,不只是感官正常就可以。一旦孩子有视觉方面的能力落后,就会在各个层面的视觉任务中得到反映。考试时“粗心”,念书时加字漏字,做数学题时看错加减乘除符号、忘记进位,写字丢一笔、落一划或抄不全笔记等,这些零零星星的“视而不见”,以前都武断冤枉或斥责孩子为“粗心马虎”,其实质也是视知觉能力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