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感染性疾病诊治策略
1、围产期TORCH感染筛查面临的挑战
包括TOX、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CMV及其他微生物包括微小病毒B19、HIV、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引起的感染。孕妇感染上述病原体后大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对胎儿和新生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开始十分重视围产期TORCH感染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开展了孕期TORCH感染的筛查,当时主要通过筛查孕妇血清中与上述感染相关的特异性抗体IgM与IgG,来确定孕妇妊娠期有无感染。但孕妇血清学检查是间接的证据,受实验室与试剂盒质量影响,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即使孕妇TORCH血清学抗体检查结果是阳性,也不等于胎儿一定存在着感染,更不能确定胎儿是否存在畸形或远期不良预后。因此,单纯根据孕妇血清学IgM与IgG抗体结果来推断胎儿有无受累并不十分确切。
总之,多年的临床研究提示,多数育龄女性孕前曾感染过风疹、CMV、微小病毒B19等,孕妇原发性感染少见。所以,许多年前,从成本效益出发,欧美等许多国家孕期已经不再常规进行TORCH的筛查,我国多数医院也逐渐取消孕期常规TORCH感染的筛查。早在10多年前,国内学者发表文献,强调需要对围产期TORCH感染筛查重新评价,文中指出需要正确客观、全面地向患者解读TORCH筛查结果,对于孕妇血清学病原微生物IgM抗体阳性者需要进一步取证,如进行超声、羊水穿刺或脐血穿刺以确定胎儿有无感染以及受累等。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于2015年6月公布了《妊娠期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B19、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弓形虫感染的临床实践指南》(151号),去年底《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也刊登了该指南的解读,目前,尽管妊娠期 TORCH感染的早期干预策略循证医学级别低,但较以往临床处置原则越发清晰。
2、妊娠期TORCH感染筛查与治疗策略
2.1 风疹 风疹感染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一旦感染了风疹或进行过疫苗注射,将获得终身性免疫。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等许多国家已开始对婴幼儿、儿童实施风疹疫苗注射,绝大多数育龄女性已经获得免疫,妊娠期罹患风疹感染者极少。建议:孕前进行风疹IgG抗体检查阳性者提示机体已经获得免疫,孕期不会再感染,未获得免疫者妊娠前进行风疹疫苗注射。另外,妊娠期感染风疹后胎儿被感染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风险与妊娠期风疹感染孕周密切相关,孕妇在妊娠12周内感染,一半以上胎儿将并发CRS,而孕20周以后感染,CRS极少见。因此,确定妊娠期风疹感染的时间十分重要。
风疹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少数无症状者可参考血清风疹特异性抗体IgM。风疹IgM抗体在机体感染风疹病毒后很早出现,仅持续4~6周,随之风疹IgG抗体阳性。目前建议育龄妇女在婚前及孕前检测血清风疹IgG抗体,如阴性,注射风疹疫苗,风疹疫苗注射后1个月即可妊娠。基于注射风疹疫苗导致CRS概率极低,故注射风疹疫苗后不足1个月妊娠并非终止妊娠的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