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ke-detail">.

信义小学一年级特教生的外加课堂里,多了专业的“狗医生”轮班服务,有别于工作犬,牠们是教育现场里拥有“安心魔法”的志工。牠们不会丢给孩子任何评价或眼光,而总是在孩子看的到、摸得着的某个地方,温柔安静的待着,等自闭儿从自己的世界走出来??

---------------------------------------

“等一下,等一下,再~等一下”一年级的小谊(化名)蹲在地上嘴里喃喃念着,放着一颗狗零食的手掌,欲递还收的僵着,好奇、期待与恐惧在她内心交战。旁边的人都盯着,孩子到底会不会跨出心墙、伸出手喂食?但看专业的狗医生阿肚,稳稳侧趴在地上,一点都不急。牠不伸头舔她手中的零食,而是温柔的看着孩子,轻撇几下尾巴,被动等待小手递过来。

突然一个瞬间,那只悬在空中的手向前倾伸,阿肚顺势吃掉饼干,大家松了口气,出声赞美。

狗医生的温柔等待,让自闭儿跨出心墙

(狗医生阿肚当志工两年了,牠对孩子的耐心不亚于专业老师,静静的陪着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亲子天下杨焕世摄)

和狗医生互动学表达自己

这是一堂专属小一特殊新生的“社会技巧课”,台北市信义小学特教老师陈静如、杨芸绮带着六位从轻度到中度的自闭症孩子,在专业“狗医生”陪伴下,练习与人、与外界互动相处。“摸之前要问谁?”、“阿肚妈妈。”、“要问甚么?”、“我可以摸他吗?”、“可是我们今天要小心,不能摸阿肚的脚,因为阿肚的脚怎么了?开??”、“开刀。”杨芸绮在台前一句又一句慢慢带,让孩子反复练习一般人问答的“剧本”。

如此剧本式的问答,对自闭症孩子而言,是个偌大的挑战,需要反复练习。因为他们脑内小宇宙有自己运行的SOP,随便一句普通人的问题或反应,都可能扰乱他们内心的秩序、掀起混乱和不安,“人总是会问他们问题,但在他们自我建构规则的世界里,其他人的问题时常与自己逻辑不合,没有了规则就失去安全感,让他们一直处于‘我没RE过稿’的焦虑,”陈静如进一步解释,有些孩子在课堂上表现顺畅,一出了教室也许又不行了,因为“讲话”对他们说“应该”出现在教室中,发生在教室外可能又“不合规则”了。

与人相处,就是必须不间断处理铺天盖地让他们无法招架的“变量”,可是面对狗狗就不用,因为牠们不会丢给孩子任何评价或眼光,而总是在孩子看的到、摸得着的某个地方,温柔安静的待着,等自闭儿从自己的世界走出来。

“狗狗能给他们安全感。”陈静如和杨芸绮观察,这些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比大多数人还完全懂得怎么陪伴这些特别的孩子渡过一次又一次、需要更用力突破心防的练习。“以前我们设计狗医生伴读课程,孩子们一定要抱着狗狗,才能念出书页上的故事。”陈静如多年来在台湾狗医生协会各类大小犬志工的协助下,为不同特教生设计符合需求的课程,她看到狗狗与孩子间那股单纯绵密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