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8 14:59 编辑:admin
舞 龙 灯
今天,是新安江艺术节的舞龙大会。我们随着观舞龙灯的人群,来到了观舞龙灯最好的地方——市一医院路口。
十点左右,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锣鼓声和喧闹声。旁边的人兴奋地喊:“龙来喽,龙来喽!”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我们听到喊叫声,连忙踮起脚,昂首东望。
只见远处出现了一个亮晶晶的小黄点,接着黄点越来越大,越来越亮,人群也越来越多。过了几分钟,一条完整无损的龙来到了市一医院路口。金黄色的龙鳞,土黄色的龙身,一个大龙头,上面有一双闪闪发光的大眼睛,嘴巴张的老大老大,锋利的牙齿被露了出来,鲜红的龙角像梅花鹿的角似的,看上去威风极了。随着锣鼓声“咚咚锵、锵锵锵、咚咚咚”,那条龙舞动了起来,时而在空中飞舞,时而绕着地面盘旋,时而把龙身贴在地面的积水里,好像在洗刷着自己的身子。舞龙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好像在神气地说:我真不愧为“中华第一龙”呀!锣声渐渐变轻,龙渐渐停了下来,慢慢地缠绕了起来,人群中立刻响起了阵阵掌声。
“中华第一龙”走了,新安江街道的两条龙登场了,它们也随着龙珠舞动了起来,在玩双龙戏珠呢!紧接着,威风的龙将军——枚登龙来了,如清水般的龙小姐——水龙来了……,绿色的,红色的,蓝色的,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其中,让我最喜欢的还是水龙了。那条水龙时而在水里游动,时而在空中飞腾,时而变成龙舟,在水面上划行,惟妙惟肖,看舞龙灯的人赞叹不已!
突然,人声轻了许多,原来是舞龙大会结束了。虽然锣声停了,龙走了,但龙的身影不会在我的脑海里消失,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希望我们的家乡也像龙一样腾飞!
舞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舞龙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舞龙灯
,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
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
传说一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各民族都有舞龙灯的习俗,传说,土家族在很早以前没有舞龙习惯。有一年,久旱不雨,禾苗枯黄,溪河断流,来了一位能算天气晴雨阴旱、人间祸福的鬼谷先生,对土家人说:“大家不要愁,今天午后未时排云,戌时下雨,城内下三分,城外下七分”。他这话,被治水的金勾老龙听到后心想,凡间有此能人还要我管什么水?!顿生嫉妒,便赌气将玉皇大帝命他在城舞龙灯
内城外的下雨量倒改过来分。结果,倾盆大雨,水淹城内,房屋倒塌,淹死了许多人。这事被当坊土地向玉皇大帝启奏后,玉皇大帝把金勾老龙打入铁牢,七天后斩首示众。观音菩萨知道此事向玉皇大帝求情保救老龙。没待观音开口,玉皇大帝就放阴剑把金勾老龙斩成九节。此后,鬼谷先生又来对土家人说:“老龙被斩,是和我赌气而丧命,但他对民间做了不少好事,他死了,你们要为他烧点香纸。”于是,土家人就制作九节金龙,到各村寨起舞,叫人们敬奉,求老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久之,舞龙亦成为土家族的传统习俗。但是,土家舞龙,在城镇是舞全国各地大同小异的布扎龙,在土家山寨舞龙与各地有别,其自成特色。
传说二
相传,古代人们把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是吉祥的化身,美好愿望的寄托。传说龙舞龙灯表演
王兴云降雨,造 福人间。龙作为[1] 一种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崇拜的 民族象征,是艺术创造的产物,它集狮头、蛇身、鱼尾、 凤爪于一身,汇勇猛、灵活、友善、高贵于一体,综合 了人民的理想、愿望、智慧和力量,象征吉祥与幸福。 据传,早在汉代时期,舞龙灯活动已很普遍。民间人们 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传 至唐宋,舞龙在民间已很兴盛,舞龙灯的形式和表演技 巧已很完善。据宋代吴自牧所著《梦梁录》中记载: “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 此文载充分说明,到宋时龙灯已在大江南北地区活动。 关于舞龙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年,晋阳大地旱情严重,玉帝让金角龙王给晋阳地区播雨,而金角龙王将雨播到南方,淹死了很多百姓。玉帝知讯后,将金角龙王问罪贬斥,老龙王为赎罪,每年新春之际,下凡界拜访百姓,许诺来年定降喜雨,让晋阳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