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ke-detail">.

我们常说“春捂秋冻”,入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锻炼身体的耐寒性,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到底怎样才能冻出健康?快来学“挨冻”的正确姿势,远离疾病侵袭。

1

什么是秋冻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2

为什么要“秋冻”

眼下正值白露时节,是典型的秋季气候,养生可以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为什么要“秋冻”呢?那是因为白露时节天气明显变凉,昼夜温差很大,人的毛孔需要闭合起来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的衣服穿上,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那突然的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来伤人。所以,在秋季人就需要适当的冻一冻。但“秋冻”也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冻。比如当气温下降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头部,脚部和腹部。因为“寒从脚起,热从头散”,如果双脚受凉就易引发感冒、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

3

孩子要不要秋冻

适当“秋冻”让你冻出健康!

对于孩子要不要秋冻这个问题,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生的建议是:可以略微冻一冻,但要有量有度。

夏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季节更替是对孩子免疫力的锻炼。首先是让孩子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包括不要穿得过于厚实、严密。实际上,过早地穿上厚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耐寒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结果到了三九、四九真正严寒的大冷季节,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就容易受寒感冒。此外,过早地过度保暖,会导致孩子在身体出汗时不易觉察,反而容易诱发感冒。

适应“秋冻”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及喝凉开水(以25摄氏度左右为宜)的习惯。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小孩一般都能适应,并且效果显著。

但在“秋冻”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渐进和适度两个原则。此外,还要防止“冻而不动”,这就要求孩子要多进行户外锻炼,但要注意的是,运动锻炼时不宜“动”得大汗淋漓,只要身体微热即可,否则凉气会通过表皮扩张入侵肌体。

有些人即使在早晚气温较低时,也穿得非常单薄,甚至在冷空气来临之际,仍恪守秋冻的信念,结果染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少穿衣服”,应根据4个原则科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