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插嘴行为原因和解决措施
家长在生活中应该遇到过这种情况,大人们在商量事情,小孩就喜欢在旁边不停地插嘴,非常没有礼貌。那么,幼儿插嘴行为的原因和解决措施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插嘴行为原因和解决措施
孩子爱插嘴的原因:
感到自己被忽视了
以自我为中心是很多孩子都具有的心理特点,当家长的关注点不在孩子身上时,他们就会感到被忽视、被冷落,希望用插话,或做某些动作的方式引起家长的关注。应该让孩子有事可做,孩子由于感到被忽视而插话,家长千万别呵斥孩子。因为这样不仅达不到制止孩子插话的目的,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要让孩子不在大人说话时插话,首先要多关心孩子、关注孩子,让孩子了解,你时刻在关注着他,不需要通过插话的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其次,大人在谈正经事时,如果不想孩子插话,应该避免孩子在场,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小任务,让他在自己的房间内完成,这样孩子就不会因无事可做而插话。
他还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存在“自我中心”意识,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去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爱插嘴就是"自我中心"的一种表现。家长应该耐心等待孩子的心理成熟,同时,也要想办法让孩子学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别人的感受。让孩子了解插话带给别人的不良感受。
他还没学会等待
插嘴有时是孩子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他有一些好想法或新鲜事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只不过,他有些缺乏耐心。平时,大人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毫无顾忌地随便打断别人的话,或粗暴地让孩子闭嘴。
无所事事,不知道干什么
当大人和客人聊天或打电话时,孩子因没受到注意会感觉很无聊,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时候,孩子容易出现插嘴的行为。家长在与客人交谈前应先安排好孩子的活动,让他有事可做,如让孩子看看有趣的动画节目,为孩子准备几本好看的图画书,也可以给他一些能吸引注意力的玩具,或者引导孩子玩和他人聊天、打电话的虚拟游戏。
家长没有以身作则
孩子爱插话,也许仅仅是因为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很多家长常常在与孩子说话时没耐心,还没等孩子把话说完,就自己补充了后半句。这样久而久之,不仅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且很容易导致孩子有什么话都憋在心里,懒得表达,或者造成孩子不自信。 让孩子不插话,家长首先自己不要插话。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会换来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