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ke-detail">.

孩子的情绪教育应该怎样教?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情绪?生活中,每当孩子遭遇挫折时,都容易生气、发脾气,比如需求不被满足、做一件事没做好、等待时急躁没耐心。他们动辄打人、扔玩具、哭闹撒泼,场面一度失控,家长看着焦头烂额,一肚子鬼火该怎么办呢?

于是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生气、发脾气,这项不成文规定也被从小贯彻到大。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喜欢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哎呀快来看这个是什么呀,真好玩。”或是威胁恐吓:“你再这样我就把你关外面!”

孩子长大了,家长接受不了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会觉得孩子在自己面前发脾气就是不尊重自己,很没面子,于是常常指责、否定孩子的情绪:

“说你两句还不行,摆脸色给谁看呢!”

“这点小事就生气了,我老了岂不是要打我了?”

世上最残酷的家长莫过于告诫孩子不准生气、不准哭,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不许生气发脾气,影响孩子人格发展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生气、愤怒都是不好的,长久灌输给孩子的就是这样的信息:

生气了、抱怨了、反驳了,就是坏孩子,只有听话,乖,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

于是,很多孩子,变成了善于察言观色、只会乖乖听话的孩子,受了委屈不敢哭,有了脾气不敢发,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

幼年的情绪问题,包括愤怒、委屈、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出口宣泄,进而得到正确引导,成年后会造成两种痛苦:

要么是只顾着自己发泄,让周围人避之不及;要么就是一直隐忍着,憋成内伤,伤害了自己,形成讨好型人格。

有人说,讨好型人格,把所有的好脾气都给了别人,把自我攻击留给自己。

在同事和朋友面前,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在亲密关系中,也总是一味忍让、生怕引发对方不满。

明明是别人的错,可是第一反应却是觉得自己有问题,找各种理由为别人开脱。

一网友说:

“羡慕那些有脾气就发出来,生气了就告诉你他生气了的人,直率洒脱,而我只会隐忍,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或许我就是俗话所说的没脾气的烂好人。”

孩子生气了,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向你发脾气,是在请求你的帮助,给你一个走进他内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