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ke-detail">.

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就跟一张白纸一样,一些行为和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那么想要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想要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该怎么办

转眼我家大宝已经3岁多了,平常带着下楼玩的时候总是会受到小区里爷爷奶奶的欢迎,原因无他,就是大宝长了一张比蜜还甜的嘴。见人的时候总是“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叫得欢,谁会不喜欢小孩子甜甜的撒娇呢?

别看大宝现在这么如鱼得水的样子,其实之前有段时间也是胆小害羞呢,那时候大宝还是个腼腆小宝宝,婆婆带着他下楼玩,除非是遇见很熟悉的人,否则怎么都不会开口。

这让婆婆很惆怅,每天散完步回来都显得闷闷不乐,觉得自家小孙子太内向了,总担心大宝以后吃哑巴亏。

见面主动打招呼

见到熟人打招呼在成人世界里可以说是最基础的社交礼仪了,但是在孩子的想法里并不这么认为。大宝小的时候每次见到生人也会躲在我身后,怎么叫就是不肯问好,搞得我也很尴尬。回到家和他沟通的时候我才知道,大宝这是因为害羞。

有些家长总觉得孩子不能够主动问好就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在我看来这未免有点要求甚高了。两三岁的孩子对于见人要问好这样的社交礼仪并没有明确认知,因为孩子不愿意打招呼而进行批评并不是可取的办法,而是需要家长一步步地正确引领。

见到熟人之后家长要首先打招呼,以身作则。之后可以为小朋友介绍对方,减少陌生感。除此之外也可以和孩子在家里扮演过家家游戏,进行提前演练。

懂得分享是美德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大概是我的童年阴影了,就因为这个故事所有我喜欢的东西都得分出去一半。生了大宝之后我发现这种“强迫”式的分享风格,仍然备受家长们推崇。每次家庭聚会总是能碰到两个孩子争抢玩具的情形,往往这个时候家长就会出来进行调解:“你要懂得分享哦,乖孩子不能太自私,把玩具分享给弟弟一块玩吧。”

怎么不分享玩具就是自私了呢?难道乖孩子的前提必须是懂得分享?其实两三岁以下的孩子根本就不能明白分享是什么,自私又是什么。这些所谓的美德难道不是家长硬要强加于孩子身上的吗?其实面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的调节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为孩子准备充足的玩具,像孩子解释每个小朋友都有均等的玩耍时间,这样交替玩玩具能够减少矛盾发生。如果孩子实在是无法做到分享,家长也不要勉强,孩子自己的东西应该由他自己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