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有哪些
安全感,对于宝宝们来说很重要。而宝宝一旦缺乏安全感会做出一些行为。那么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90后成为生育的主力军,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不像老一辈那样只关注身体发育和学习成绩,开始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要知道失去安全感的阴影会伴随孩子一生,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人际交往,变得敏感多疑,对很多事物产生错误的认知,不敢争取字的权益,害怕被亲近的人伤害抛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家长要重视哦!
特别黏人,走哪跟哪
如果你家孩子突然变得很黏你,就连家长上个卫生间、吃个饭也要黏着,几乎是寸步不离。
见到陌生人会害怕,有亲戚朋友想要抱抱他,他也变现得很抗拒,说明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需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陪在孩子身边。晚上睡觉前,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询问有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解孩子每天的情况。
另外,孩子在某个特定的阶段也会表现得特别黏人,害怕分离,走到哪就跟到哪。这说明孩子进入了分离焦虑期,通常从6月龄-2岁。分离焦虑期的长短,和孩子安全感是否建立好有关。
想要帮助孩子快速度过这个阶段,家长首先要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当孩子哭闹、说话、想要家长一起互动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回应,让孩子感到生活的环境很安全,家长始终都在身边,有了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就容易建立。其次,看护孩子的家长要持续而稳定,不能随意更换。
比如,有些孩子从小就和爷爷奶奶待在一起,突然被带回爸爸妈妈身边,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于焦虑和不安中。因此在分离焦虑期,要有个持续而稳定的看护人,并且孩子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也要有规律。
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换看护人,改变生活环境,那么一定要提前告诉孩子,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减少恐惧和不安。
怕黑,怕自己睡
孩子突然表现得怕黑,不愿意自己睡,想要有家长陪着。
这种表现,大多是两种因素所致的:
第一种,孩子近期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比如,被其它小朋友欺负,被老师训斥,做错事被父母惩罚,或者家人发生激烈的争吵等等,都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产生了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