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ke-detail">.

父母是孩子在这世上最亲密的人, 成长过程中的他们,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安全感。那么怎么给孩子建立安全感?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给孩子建立安全感

家长要为孩子建立安全感

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读的教育专著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拉.哈特和维多利亚.霍德森共同著述的《非暴力沟通亲子篇》,内容主题是:家长要为孩子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和食物、水一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我们会给刚出生的婴儿定时喂奶、喂水,他们哭了我们会抱着他们哄,这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让他知道饿了可以有饭吃,渴了有水喝,他自己是安全的。但是为大一些的孩子建立情感上的安全感要远比满足他们这些身体上的需要复杂得多。

关于大脑的研究证实,任何年龄的孩子在安全感受到威胁时,都会变得焦躁不安和充满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人体自动分泌的一些荷尔蒙会中断大脑的思考、学习和分析等区域的活动,让孩子准备自我防卫或者迅速逃离。如果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大脑中的主要部分因为情绪上的压力而关闭,他们的大脑发育、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被孩子们认为是“危险”的经历包括:大人们提高嗓门讲话,骂人,把一个孩子的错误跟其他孩子的成功进行比较,用惩罚或后果来威胁孩子,抓着孩子摇晃或者揍孩子、打屁股等。这些过激的互动方式会让孩子们质疑,跟那些整天照顾他们的人待在一起是否安全。没有这种深度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们在探索世界的时候就会变得谨慎和迟疑,会充满自我怀疑。他们会害怕发问或者冒险,只想在一个有限的、安全的小范围内做出选择或采取行动去满足自己的需要。

那么如何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孩子的各个发展阶段,提出复合孩子年龄的要求。人类大脑的某些部分是要到二十出头才能发育完全,如果在孩子没有完成发育之前,就期望他们具备成年人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就是在威胁他们的感全感。因此,家长在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尊重他们的发育阶段。

二、接受孩子独特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孩子们天性迥异,有的天生比较容易相处,有的则比较富有挑战性。如果孩子的性格跟家长相差很大,接受这种差异性就是一种挑战。比如,家长喜欢阅读或者做一些安静的事情,但是孩子喜欢跟朋友们在一起热闹、听音乐、搞笑和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家长就要学会欣赏孩子这种自我表达的方式,用尊重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需要,避免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要求太多”、“太难管理”、“太贪心”或者“太胆小”。这些标签会让家长无法看清你的孩子,不能把他作为独特的个体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