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长辈带孩子
都怪孩子不听话?原因可能是因为你父母做错了!看到标题肯定会怀疑,父母怎么会做错事情呢?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带孩子比自己带孩子更容易让孩子不听话。
下面,我想通过一个我家不久前刚发生的,孩子从听话到不听话再回归到听话的故事来试着探寻一下各中奥妙。
一天,儿子大清早就专注的沉浸在他的乐高世界里。之所以专心是因为前一晚,他向我提出玩乐高的申请时,已临近晚安时间。我没有应允,但向他建议道:现在拼太晚了,要么影响休息,要么影响作品完成度,不如明天用一天的时间来拼,玩得才尽兴!
儿子虽然很想立即开始,但最终还是忍了忍接受了我的建议,决定第二天来个一气呵成。(看,孩子大多数时候还是挺听话的,对吧?)!
第二天一早,心心念念的儿子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既迅速又自觉的完成了刷牙、洗脸、吃早饭的“清晨三部曲”后,就立即投身到他的拼搭工作中去了……
不得不承认,家中这一天的序曲是在儿子积极、有序的听话状态中拉开的。
但随着家人们对早餐后的时间安排存在差异,使一个意见不一致的变量慢慢的改变了这和谐的画风……
我:即将出门办事,不能陪伴兄妹,要将他俩托付给姥姥姥爷。
爸爸:工作日,已经去公司上班。
妹妹:处在秩序敏感期,习惯了平日外出的安排,巴望着出去玩耍。
姥姥、姥爷:希望趁着早晨的清凉,带孩子们去自然环境中活动,同时也需要去超市采买午餐材料。
综上,除了儿子一人想留在家中拼乐高外,其他家庭成员一致的安排都是外出。
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对儿子实现目标不利的场景,在这种场景中,怎样让他乖乖“听话”?
姥爷身先士卒,打出了一张传统的权威牌:
姥爷用长辈的口气对儿子说:别拼了!快去换衣服跟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儿子专心于自己的作品,像没听见一样。
姥爷为了引起儿子的注意,继续发力道:快点行动!不然我们可不等你,一会就都走了,把你一个人锁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