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ke-detail">.

孩子上幼儿园后,进入到一个更有规则的环境当中去,要做的事情也变得更多了,但孩子慢悠悠的性子,几乎让家长分分钟急得跳脚。

每天早上,势必要各种催促,催着起床、穿衣、洗脸刷牙、吃早饭……可无奈自家的娃就是悠哉悠哉的慢动作,不拖到最后一秒不出门。放学回家写作业,也是这儿玩玩,那儿摸摸,明明十分钟可以解决的作业,硬生生拖了一个小时!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怎么办 怎样改掉孩子拖延症

每每孩子犯了“拖延症”,妈妈们的各种催促都收效甚微,有时候孩子甚至是越催越拖延,结果换来的是妈妈们一身内伤。

那么到底该如何解决孩子的“拖延症”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为什么孩子做事会拖延?

1、孩子的时间观念未发展成熟

可以说,孩子的时间观念并未发展和大人一样成熟。

在2岁之前,孩子们只活在当下,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概念,他们不会去担心未来会发生的事情。

在3岁左右,孩子对时间的先后有了初步认识,也仅仅会区分过去、现在、未来大段的时间。但是当你催促孩子“10分钟做完作业”,他们是完全听不懂的,10分钟具体意味着多长他们没有概念。

在4岁左右,孩子能够描述昨天做了什么事情,但是具体什么时间做的他们是不清楚的。

所以在孩子还分不清时间的时候,家长让孩子“快点”的催促,要求他们在特定时间完成任务,这些都是不在孩子脑中的计划和概念。

2、孩子做的慢≠拖延症

家长急于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大人做事情的标准比较高,所以有时孩子做事情的“慢动作”,在家长眼里就成了“拖延”。

譬如早上让孩子赶紧把书放进书包,拉上拉链就可以走了,但是“放几本书”、“拉上拉链”的过程中的这几个动作,其实孩子并没有大人做得那么容易,本身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

孩子的节奏本来就和大人不同,他们做事情慢不等于是拖延症。

3、家长管太多, 孩子越拖延

家长有时候一边催促孩子,一边却又替孩子代劳太多:嫌孩子吃饭慢,就去喂孩子,嫌玩具放的乱,就去帮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学迟到,就去帮孩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