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闹情绪怎么正确引导
面对闹情绪的孩子,爸妈该怎么处理比较妥当?孩子闹情绪怎么正确引导,你家孩子每天给你闹情绪了吗?
面对有情绪的孩子,大人们大多会用哄骗、安抚或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急着去解决问题,从而忽略孩子的失望、生气等情绪,而孩子则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不被理解,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加重,并衍生出害怕委屈恐慌等更多负面情绪,出现更大的挫败感。
英国儿童教育专家Kathryn Mewes把孩子的情绪爆发形象地比喻为“情绪山峰”(Emotion Mountain),是这样解释的:
第一个阶段:“认为都是别人的错”;
第二个阶段:“意识到是他们自己的行为让其陷入窘境”;
第三个阶段:“呜咽以及接受事实”;
第四个阶段:“精疲力尽、回归平静”。
所以,哪怕真的是孩子无理取闹,讲道理的真正时机,也必然是在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接受事实回归平静以后。
那么,孩子有情绪时,该如何做才比较恰当呢?
有一位国外的爸爸给我们做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示范:
爸爸像平常一样跟女儿开玩笑,女儿这次却意外地生气哭了。
面对女儿突如其来的情绪崩溃,老爸第一时间蹲下了身子,平等温柔地与女儿开始对话,话语中充分肯定女儿生气的合理性:
“你可以生气,接受它、尊重它,承认它……学会放下,不要一直沉浸在愤怒的情绪里……你可以大声发泄或拿枕头出气,你可以跺脚,只要能摆脱坏心情……你生任何人的气包括父母包括自己,都不会影响我们爱你。”
最后这位爸爸的道歉与拥抱彻底消解了孩子的生气,以孩子主动亲吻爸爸结束。
是不是很温情很神奇?其实做好以下3点就对了:
一、接纳情绪
每一个人都会生气,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大人在接纳孩子的情绪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
多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能避免孩子累计那些说不出的感受而通过愤怒一次性爆发。
视频中爸爸说的“你可以生气,接受它、尊重它,承认它……学会放下,不要一直沉浸在愤怒的情绪里”就是在引导孩子接受自己生气愤怒的情绪,但是同时又让孩子知道不要让生气持续太久因为会有不好的后果,持续的坏情绪会影响接下来的生活。
当然,由于情绪是有感染性的,如果这时家长也有情绪的话,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回来处理孩子生气的事情。
二、引导行为
婴幼儿在他可以用语言表达之前,早就懂得了自己要什么以及自己的感受,但是语言能力表达的不足,只能以行为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