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都说,做人要有自信。但是往往有些人却活的很自卑。自信心要从小培养,不过有些孩子,却极度缺乏自信。那么这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摧毁孩子自信心的“凶器”就在我们身边,你可有注意?
孩子从小培养的自信心关系到孩子长大后是否能够顺利进入到社会大环境去接受考验。自信心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阳光、自信、积极的状态,可是生活很多常见的行为却是在打压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这些不经意就是我们父母在为孩子树立自信这一项的培养上“帮倒忙”,比如下面的这些做法。
否定孩子过多,易形成负面暗示
经常带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有时候我们教了孩子东西,或是带孩子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时候,有些孩子比较害羞、或者“慢热”我们可能就会说:”教过你你怎么不做啊?你又忘记了啊“”就你胆小,你看别的小朋友“”没办法, 我家孩子就是反应慢“这可能是一时的气话、一时的无奈,可是如果仔细想想类似这样的否定言语是不是有些过多?
心理学有过研究,发现外界言语和行为暗示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很大,如果这些的不经意间的话语成为了你养育孩子的“口头禅”,那么孩子经常接受到的都是来自爸爸妈妈“否定自己”的信息居多,自然在孩子的心里就种下了自卑的种子,久而久之就会不自信,不做、不敢的行为也就越来越多。
为孩子设立的目标不合适
现在的早教班、兴趣班、课外辅导班到处都是,你可能觉得这个孩子需要,那个对孩子发展更好……让人挑选起来都是“左右为难”。父母想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外界、多学点东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可是难免有时候不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孩子的兴趣点,就过早、过多地让孩子进行学习,可能很多兴趣班都是体验一下,难以持续,孩子和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花钱、花时间、花精力的折腾,孩子也很难体会到“快乐学习”,反而让孩子感受更多的是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更提不上什么自信一说了。
父母把消极情绪发泄给孩子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