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了,宝宝有这些不良行为一定要及时改正!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比较小,有些不良行为没有及时纠正,听之任之,例如任性,撒娇,在客人面前没大没小,使小性子,对于正在处于生长发育的宝宝是正常的,却是不正确的。父母们切不可忽视这些小的行为,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有哪几种行为不良行为是不能忽视的呢?
1.假装听不见你说话
“收拾玩具”
“自己拿水喝”
“穿上鞋子”
“把掉地上的垃圾捡起来”
“关上电视”
当你提醒宝宝做这些,他不爱做的事情,一次两次三次,他当做没有听见,这时候就不能忽视了,因为这样传递下来的信息是大人的指令,可以等待,不需要关注你的第一次指令。
如果纵容宝宝这种行为,你的宝宝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而且极富于控制欲。
改正策略
不要在离宝宝很远的地方说话,走到他面前,告诉他该干什么。
谈话时,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
轻抚她的肩膀,呼唤他的名字,关掉电视,会有助于你吸引他的注意力,如果他不听话,就告诉他后果是什么,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2.攻击性行为
宝宝和小朋友有小冲突的时候,你可能不一定会去管教,但你一定不应该忽视那些小小的攻击行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者是掐小朋友。
如果你不管教,宝宝到了8岁左右,这些不良行为会形成习惯,传递的信息伤害别人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改正策略
正面的应对攻击行性行为,将宝宝宝拉到一边好好告诉他:这样会弄伤弟弟或者妹妹,如果他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样。告诉她伤害别人的举动是不可以的。
并且教导他生气时应该说什么,如果他再犯,就可以给他一点点小的惩罚,直到他改正。
3.使小性子
你或许以为宝宝在幼儿期,不会给你翻白眼,使小性子。其实傲慢的举止通常是儿童在模仿大人。一些爸爸妈妈以为这只是阶段性,置之不理,甚至有点可爱,但是如果你不正面的面对这一问题,你就会发现宝宝大约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没有朋友,无法与老师和其他人融洽的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