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有这6个习惯,暑假报再多补习班都没用!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不少家长抱怨说,孩子挺聪明的,也挺努力的,可是怎么就是考不好呢?关于这点,优妈想说,其实真正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是有多聪明,而是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创造性,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会随时阻碍孩子学习取得进步。
如果你家孩子学习时有这6个坏习惯,一定要当心了,再不改就晚了!
学习不主动
老师不检查,课文就不背;家长不问,作业就不写。课堂上不主动回答问题,课后也不积极与同学讨论。很多孩子在学习时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学习完全不主动的状态,不管学什么都需要别人的监督和催促。
无疑,学习不主动就会处于被动。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会形成敷衍、拖延的态度,最后导致成绩直线下降。
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想要让孩子主动学习,家长不妨多与孩子谈心,跟孩子聊聊人生目标与梦想,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同时,多多鼓励孩子,在孩子考差时不妄加责备,逐步帮孩子树立起能学好的信心。
学习没时间观念
明明有两天假期,非要等到去学校的头天晚上才开始做;一张卷子总共100分,却磨磨蹭蹭地做了2个小时;今天学1个小时,明天几分钟,后天干脆不学了......
大部分孩子在学习时对时间没有概念,完全凭心情好坏来随意决定做不做,什么时候做。这样拖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孩子该复习的没复习,该写的没按时写完,反而还浪费了一大把时间。
所以,在平时写卷子的时候,一定要养成“看菜吃饭,看分答题”的习惯。也就是说,这道题有多少分,我们就用多长时间来写这道题。超过时间了,就要赶紧切换到下一道题,切不可过久卡在一道题上。
或者,在孩子平时背书或写作业时,也应该牢记“按时”。比如,每天固定多长时间去学数学,在哪个时间段去背书等等。
学习时心有杂念
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戴耳机哼着歌;或是,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玩手机;或是,上课时经常发呆、吃零食,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不难发现,孩子听着歌,做作业的速度就慢了,出错率就高了;玩玩手机,书看的不仅慢,还容易忘;上课干别的,老师讲什么就不知道了。
要知道,一般人是不可能同时高效做好两件或多件事的。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是孩子学习时最重要的品质。倘若在学习时总是一心二用,瞻前顾后,学习的效率不可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