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阶段,爸妈错误行为可能毁了孩子一生!
许多宝爸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到了2、3岁时开始不听话了,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去做,你说这东西不能碰,他偏要去碰碰,回答问题时反着给你回答,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
很多家长会认为是孩子故意和大人作对,采取高压手段来“镇压”;而有的父母摸清孩子反着做的规律后,就反着下命令、反着问话。
以上两种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
可怕的两岁这是许多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1岁半到3岁的阶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第一反抗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怕的两岁”。
随着孩子可以独立行走后,他们开始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个体,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这一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孩子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他们的行为,对于大人的指令、要求和安排,表现出非常大的自我选择性,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顶嘴的现象。
这一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开始阶段,父母的态度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不正确引导→过分听话的孩子举一个例子:
兵兵一岁半以前比较“乖”,到了2岁以后变得淘气得不得了,看到什么都要动,妈妈教育他的时候还不听,总对妈妈说“不”。
兵兵的妈妈是一个脾气比较暴躁的人,她看到兵兵这样很恼火,经常对兵兵发脾气并且采用打骂的方式,让兵兵听她的话。
后来,兵兵果然逐渐变得“乖”了起来,很多人都说,兵兵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但是妈妈发现兵兵越来越胆小,在陌生的环境,总是躲在妈妈身后。
任何事情如果妈妈不让他做,从不主动伸手,即使自己非常想做,也要先看看妈妈的脸色。
遇到任何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兵兵会大哭大叫,看起来非常脆弱,也不敢尝试新的事情。
两三岁的孩子还不能自我评价,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来自成人,如孩子通常会这样评价自己“妈妈说我是好孩子”“老师说我很乖”等。
当兵兵面对妈妈大发脾气,说他不是好孩子时,他觉得自己不听话,妈妈不爱他了,加上在打骂等手段约束之下,兵兵压抑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去顺从妈妈的意愿,变成一个不正常、不开心的“乖孩子”。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叛逆的孩子那么,面对正值“可怕的两岁”的叛逆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呢?
尊重和理解孩子这一阶段的身心特点
宝爸妈应该了解处在这一发展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足够的自我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