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习惯如何培养?这些做法你可以复制!
为什么孩子的成绩总是上不去?您有没有想过,或许是孩子习惯的问题。
如果孩子没有尊重老师的习惯,很可能课堂效率不高;如果孩子没有提问的习惯,很可能只能够满足被动的知识积累;如果孩子没有总结思考的习惯,很可能捡起这个知识点,丢了那个知识点……
对于家长来讲,一定要先给孩子抓好习惯,再谈成绩。
1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孩子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孩子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2学习习惯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陪孩子做作业的习惯,但如何陪是个问题。
我的经验是陪孩子写作业,要以抓习惯为主。我们要时刻记住,陪不是目的,今天陪是为了将来可以不用陪。所以,习惯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
>>>>培养孩子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