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何爱打人?
1岁多的宝宝动不动就打人,这是否是宝宝的天性使然,还是不当的养育方式导致的?家长确实该好好想想了。
打人也是一种探索
对于1岁多的宝宝而言,他们每一天都在努力探索未知的世界,并通过反馈来学习掌握各种新的技能。当有一天,宝宝的小手在无意之间拍打到别人的脸上,随之听到了响声,又看到了别人或是高兴,或是生气,或是惊讶的表情。聪明的宝宝就会把挥手打人和别人的反应联系在一起,原来挥手能带来这样的新鲜体验。如果宝宝打人时,如果被打者笑脸相对,宝宝就会感到特别兴奋、特别有成就感,那种心情就像刚学会走路一样,他就会忍不住想再打人,再体验这种成就感;反之,如果遭到制止,宝宝就会本能地终止打人的探索,开动小脑筋,探索其他方式。
宝宝表达能力有限
有些宝宝出门见到小朋友,伸手就打,这很可能是他一种独特的表达:我想跟你玩,我喜欢你。因为1岁多的宝宝表达能力有限,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很多话他还不能完整地说出来,而且他还不会与同龄人交往,不知道如何表达友好,或者如何引起别人的注意,一着急,直接就肢体接触了。其实,打人并非这个年龄段宝宝的本意,当他第一次用力地捶打某物时,只不过是想要发泄一下自己的某种情绪,比如愤怒、饥饿、疲倦,有时甚至是高兴、喜欢。
父母处理不当
当宝宝第一次出现打人动作时,因为宝宝年龄小,成人往往觉得十分有趣,往往会带着鼓励和暗示:“哦,宝宝会打人了!”“好,再来一下!”……父母的这种反应就会给宝宝一种误导,无形中强化宝宝的这种攻击行为,宝宝当然就会乐此不疲。
老人善意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