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ke-detail">.

华川:忽视这3点,难怪孩子会拖延!

计划上午9点去参观一个图书展,

8:40我开始写一封邮件。

写到9:00勉强完成点击发送;

9:05分我起身拿包,准备出门,

却看见一条微信咨询,我重新坐下来,直到9:15才解答完毕。

川爸一脸不满地靠在门口等我,怪我拖延时间。嗯,我承认,我经常拖延。可是他也比我好不了多少。他信誓旦旦要坚持健身,可每次都是不催不动;他相信早睡早起有益健康,可总是拖到十一点后才上床。

大多数成年人,都多少有些拖延的习惯。那么对于一个孩子,当他正在专心致志地做着他喜欢的事时,你忽然晴空霹雳地来一句“该出门了!该写作业了!!该练钢琴了!!!”

你指望他会像机器人一样弹跳起来,立刻按照你的指令行动!?

不可能。

所以,怪不得孩子经常会拖延!因为孩子有足够多的拖延理由,就像我们成年人一样:

原因1:无效的deadline(截止期限)

反思一下,我为什么把出发时间从9:00拖延到9:15?

首先,9:00并不是一个真正的deadline(截止时间),图书展览全天开放,晚一会儿出发没有什么致命后果,而不致命就不能算有效的deadline。

为什么定了一个无效的deadline?活动确定以前,我们并没有认真分析,细致地安排时间节点。也没有预估“早出发”或“晚出发”的后果。因此,我的大脑里对“9:00出发”并不是特别重视,所以临近出发还安排了一些别的事。

轮到孩子,你规定他晚上7点开始做作业,他并不清楚为什么必须是7点。前一天他拖到7:30开始,也没什么严重后果。所以“7点”就不是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难怪孩子会拖延。

更别提有些家长根本没有计划,总是心血来潮般地给孩子指派任务。

原因2:缺少缓冲期或预警机制

我没有按时出发,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最后时刻,我还在忙着写一封邮件。写邮件是一件不宜中断的事情。我没有预估好完成这件事需要花费的时间,虽然川爸提前10分钟提醒了我,但这个缓冲期不够,我写邮件花了20分钟。

还是回到孩子写作业的事上,你告诉他7:00要开始写作业,同时又允许孩子6:50打开电视看动画片,一集动画片长度约20分钟,你让他看一半突然关机,他肯定是不情愿。即便按时坐到了书桌前,脑子里还在联想着没看完的情节。

原因3:没有考虑协作者的时间计划

如果面对一项任务,你认为“这是我自己的事”,就会无意识地给自己更多 “机动性”。比如参观图书展,如果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事,确实晚几分钟也无所谓,对我而言,即时回邮件和回微信比“按时出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