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说“不不不”,原因竟然是这个?
-宝贝儿,走,咱要出门啦。
-不要!
-要换臭臭了哦!来,躺下~
-不要!
甚至好几次半夜,熟睡的她突然无故大哭不止,一边抽泣一边念叨,“不要不要不要。”模样真是楚楚可怜啊。
许多和我家孩子月龄相仿的妈妈和我说,每天都要被这些“不不不”烦死了:
“叛逆期这么快就来了?!特别爱和我唱反调!”“我说东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说不可以他就越起劲儿。”
“简直没法伺候了,一个劲儿说不,没办法啊,只能顺着小祖宗来。”
哈哈,别着急,其实这是个很共性也很正常的现象,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耶鲁大学40年研究成果显示,孩子的自主性从1岁半左右开始发展,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和唱反调,常挂嘴边的口头禅就是“不行”、“不要”、“不”,等到1岁9个月大,又慢慢变成很爱说——“我的”。
有没有宽心一些?原来是适龄行为啊!就像6个月左右要开始吃辅食、1岁左右开始学步一样,说“不”,也是孩子的必经阶段:发展自主性,就是孩子个性化的过程——Ta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父母分离,开始练习有自己的不同想法。
所以我们大人首先要转变观念,要知道,当孩子说“不”时,不意味着她在故意不合作或是拒绝大人的要求,甚至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而言,“不”就是个特别顺口、说来很简单、直接、好玩的词儿——不要觉得烦,相反,这很可爱,不是吗?
认知调整了,对付爱说“不”的孩子,心态也会轻松很多,现在每次女儿连珠炮说“不”,我都很想笑,“哎呦喂,又来了:)”
可是,尽管我们都知道,孩子慢慢会长大、有自己的想法,但自主期的孩子还是很容易让人苦恼,因为同一时期,我们还要教孩子规矩、立界限,这个度,好难拿捏啊!
如何既鼓励孩子发展自主性,又不至于毫无边界、教会孩子懂得一些必要的规矩呢?和大家分享几个我运用正面管教理念的小方法:1、少和孩子说不,多用行动示范。孩子容易效仿大人的说话模式,我们如果常对他们说不,就会强化孩子对“不”的错误认识,以为这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自主的权力——“你看,妈妈就常对我说这句,还强迫我听。”最好多鼓励孩子,多用正面语言,告诉孩子“能做什么”,比如孩子丢食物,与其说“不可以”,不如说“食物是用来吃的”、“宝宝捡起来哦!”
2、行大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