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些“隐性”不良行为,千万别忽视!
随时打断大人的讲话
为什么不应忽视:也许当时你的孩子非常兴奋,想给你讲一个非常好玩的故事,或忍不住想告诉你一个他的新发现。但是,如果你允许孩子打断你的讲话,那么会传达给他一个不好的信号,无法让他学会体谅别人。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有权随时获得别人的关注,慢慢的,更严重一些的孩子将会无法忍受挫折。
如何阻止:下次你要给朋友打电话或者拜访朋友时,提前告诉孩子,他应该保持安静,不要打断你。在你和朋友谈话时,你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个活动,或者给他一个之前没有玩过的玩具。如果他在你说话的时候扯住你的胳膊想和你说话,你可以指指椅子,让孩子安静地坐在那儿,直到你讲完话。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知道,如果他打断你的谈话,他的要求也不会得到满足。
假装没听见你说话
为什么不应忽视:让孩子去做某件他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把玩具收起来,或把他“制造”的垃圾扔进垃圾筐里等。当你跟孩子说了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孩子总是无动于衷开始“选择性失聪”,而你也放弃了自己的这次“喊话”时,这会向孩子传达一个错误的信号——孩子会以为他在干自己的事情时,忽视你对他说话也没关系,这里他说了算。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孩子,只会让孩子养成自动屏蔽你说话的习惯,而且他也不会在你第一次要求他做某件事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因为孩子会觉得反正你总会再次提醒他的。这是一个“权力的游戏”,如果你允许孩子的这种行为继续下去,你的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忽视你的合理要求,甚至想要控制你。
如何阻止:这种情况下,父母要记住:不要在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跟孩子说话,走到孩子面前,告诉他需要做什么。让孩子看着你说话,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而你搂着孩子的肩膀,叫出他的名字,并请求他关掉电视,这些也有助于获得孩子的注意。如果孩子不马上行动,让他承担后果——比如,一周之内都不能玩他没有收好的玩具,或者这一周都要帮妈妈扔垃圾。
未经允许“吃喝玩乐”
为什么不应忽视:如果孩子能自己拿零食吃、自己打开电视看,这当然很方便,但如果这些活动本应由你来控制,而你却让孩子完全自由行动时,你就很难让孩子认识到不同的场合他应该遵守不同的规矩,而且也很难让孩子明白自由的边界。当你2岁的宝宝自己走到柜子前面拿出饼干来吃,或在你的闺蜜家自己站在水果篮前拿水果吃时,大人也许都会觉得,这个“小人”竟然会自己照顾自己,真的好可爱。但是等他四五岁时,这种习惯会发展为,他进到超市抓起食物就吃,或者经常会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抑或会跟着陌生人去坐摇摇车时,到时你就该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