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ke-detail">.

  家长不要以为小孩子就没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不需要这么早训练宝宝的社交礼仪。其实社交礼仪是素质的一种体现,父母应该言传身教,让孩子做好应有的社交礼仪。

  就像高尔基所说:“爱 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单纯凭爱是无法教育和影响小孩的,父母的潜移默化形成了对孩子礼仪教育的根本。

  少儿礼仪更应该从父母学起与做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但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就像是餐桌上如果有人问你要盐或胡椒粉,你该如何传递?就餐时,你的手机和手袋应该放在何处?握手时总是女士伸手吗?什么时间可以往别人家中打电话?无人接听时,电话响几声才可以挂掉?我经常在礼仪讲座时向成年人询问,而结果是,几乎无人全部答对。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孩子应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一旦把孩子熟识的人或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明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

  影响先从母亲开始。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注重培养女性和家政。如今,人整体素质在世界获得认可,母亲功不可没。

  我认识的一位长辈,在政府任职,勤勤恳恳从普通职员做到高官。尽管她没有在生活上对孩子呵护备至,但她的女儿从小就目睹了母亲的坚韧与勤奋。后来女儿只身到国外留学,独自打拼多年,成为某跨国公司高管。接受采访时,她说:“我从母亲那里学会的坚韧和积极,伴我度过一次又一次难关。”

  对孩子影响至深的另一位是父亲。心理学研究表明,父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源泉。在父亲的支持下,孩子更能面对和克服生活的压力与挑战。心理学家哈瑞曾说过:“亲密而有爱心的父亲,可以帮助年幼的儿童形成一种自我认同与安全意识。”对女儿来说,父亲是她对男人期望的模式;对儿子来说,父亲是他的第一个模范。

  神奇的话

  “您好、请、谢谢、不客气”,是开启良好人际关系的金钥匙。少儿经常听到这些话,就会进行模仿,继而成为个人熟悉而自然的语言。不卑不亢地说“不”也是父母应该教给孩子的。通过观察与实践,孩子会逐步理解到采用适当的态度,即使拒绝也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称赞和被称赞

  人们都愿意获得称赞,却都吝于称赞。尤其在中国,人们更不善于表达感激、喜悦和心仪。调研证明,经常接受称赞的人,更愿意赞美别人,而更愿意赞美别人的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和幸福指数。家长们通过捕捉孩子成长中的点滴,多多赞美表扬会更大程度激发和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当然,教会孩子礼貌面对赞美,对别人的赞美说声“谢谢”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没有必要以赞美回复赞美,但直接否定别人的赞美可是不礼貌的。如“你的这件衣服很漂亮”,回答:“我一点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