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O妇癌:外阴癌
1、简介
外阴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的大约4%。由于病例数较少,有关治疗方法的随机临床试验不多,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基于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
外阴癌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虽然发生于体表,应易于早期发现,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
大多数鳞状细胞癌发生于大阴唇,但也可发生于小阴唇、阴蒂和会阴。
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VIN)作为一种癌前病变,好发于年轻女性,可能与宫颈和阴道的类似病变相关。2004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ulvovaginal Disease,ISSVD)介绍了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新分类。不再使用VIN1的定义,原先的VIN2及VIN3则统一简称为VIN。现在VIN有两种类型:(1)寻常型VIN(疣状,基底细胞样和混合型),其中多数病例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2)分化型VIN,主要见于年长女性,常与硬化性苔藓和(或)鳞状上皮过度增生相关。随着人群中HPV疫苗的使用日益增多,绝经前女性中寻常型VIN与外阴浸润癌的发生率同时显著下降。
外阴癌以往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是在过去30年内,放射治疗和化疗已逐渐融入其治疗体系。因此,外阴癌的治疗是多学科参与的个体化治疗,患者应转诊至拥有相关诊疗经验的妇科癌症中心,那里有相关的诊疗专家。
B级证据
2、筛查
外阴癌尚无筛查程序。有宫颈癌或阴道癌病史的患者定期随访时需常规检视外阴,必要时采用阴道镜检查。有硬化性苔癣或者有VIN病史的患者也应定期监测,并指导患者利用镜子进行常规自检。
3、鳞状细胞癌
3.1 临床表现
外阴癌患者可以无症状,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外阴肿块或溃疡,伴或不伴疼痛。患者通常有长期瘙痒病史,可以与外阴营养不良相关。偶见阴道流血或阴道排液,晚期患者可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而出现腹股沟区肿块。
3.2 诊断
若病变可疑局限于上皮内,首次评估需对病灶进行多点活检以排除浸润癌。3mm或4mm深度的Keyes活检器是理想的工具。多发病灶需从各病灶多处取材。
若病变可疑浸润癌,通常需要在门诊局麻下进行楔形活检或Keyes活检以明确诊断。活检应该包括部分皮下间质组织。
对于小肿瘤,活检时最好不切除整个病灶,否则难以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明确切除范围。
若初次活检病变直径≤2cm,间质浸润深度≤1mm,必须局部广泛切除病灶进行连续切片检查确定浸润深度。如果浸润深度不超过1mm,则不需后续治疗。
3.3 检查
(1)宫颈细胞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