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菲特:占领母婴大IP的制高点
导语:传播即购买。纽菲特通过童话剧这个大IP站在了传播链的开头,也就站在了交易的开头,不但锁定了宝妈的心智,同时也锁定了她们的钱包。
摘要:只有那些能激发消费者传播的文化产品,才能称得真正意义上的IP。
文/《中童观察》天一
二胎大有可为
很多人觉得纽菲特一个做奶粉的不把心思用在怎么卖奶粉上,反倒转向去做童话剧,是不是疯了?而且还一搞就是三年并还在持续加码。难道让宝妈挺着个大肚子去看童话剧?一个大人会对童话剧能有什么兴趣?
会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对于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之后的新生人口结构没有了解。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面放开二胎的2016年,新生儿为1750万,确实比2015年增加100万,但远远低于预期值,跟理想出生数目相差大约300万。
到了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反而比2016年减少63万。
更重要的一个数字是:2017年二孩占比达到51.2%。
这意味着有将近900万个二胎妈妈。
这些二胎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普遍在1-6岁之间,他们,恰恰是看童话剧的年纪。
终端拦截失效
有人又会说了,看了童话剧又如何?看了他们就会给二胎孩子买纽菲特吗?
会提出这个观点的人,一定对消费心智和行为模式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85后、90后宝妈们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认知、购物习惯和交流方式,已经同70后80后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中国70后80后的生育期,他们基本生活在前互联网时代。在那个年代,产品要到达消费者,必须通过传播价值链和流通价值链,而这两个链条是相互平行的:人们通过纸媒和电视的广告,了解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再到大卖场、批 发市场或小卖部去购买。从看到广告到真正到终端购买,中间往往隔着很长的时间,购物印象和冲动渐次衰减,等真的到了零售终端,可能都忘了要买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头三十多年,中国一直是个渠道为王的市场。你只要在零售终端砸入足够多的钱,买货架、上陈列、打地堆、贴海报、派导购,就可以在消费者购物的那一刹那,改变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