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育儿:秋收冬藏 养好抵抗力
孩子也需要顺应自然的养生
提到中医养生,你可能会说,那不是老人家的事儿吗?其实,养生应该从娃娃抓起。
中医提倡,生活起居应该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季节,万物生发,生长需要阳光和能量,因此,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补充阳气,也就是“养阳”。而秋冬季节,自然界进入蛰伏期,动物会储存食物或是冬眠,保存能量。所以,人也一样,需要保存体力,需要“养阴”。小孩子尤其需要顺应自然的养生,春夏养阳,以来鼓动生长。而秋冬则要收藏,做好储备,提高身体素质,为来年春夏的生长做好准备。如果秋冬储备不够,就会影响到春夏的生长,而且容易生病,所谓“冬不养藏,春必病温”。
饮食作息,顺应四时
中医养生最基础的就是顺应四时的饮食和作息。也就是说,小孩子可以按照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身体的营养所需,让身体各机能正常运转,提高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中医将季节分为五季——春、夏、秋、冬和长夏,分别对应不同的颜色和五脏,例如,肝在五行属木,与春季相应,肝在五色上是青色,春天养生宜先养肝,除了要保持心情的舒畅,以顺应肝气伸展,条达的个性。还可以多吃青笋、青菜等青色食品。夏天宜养心,心在五色上是赤色,所以可以适地多吃山楂、西红柿、桃子等红色食品。
秋收是收敛肺气
秋季天气由暖转寒,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样的,也是阳气渐弱。所以,我们要收固阳气,不让身体里的阳气过多地散发掉。而中医里秋天对应的是肺,收固阳气其实就是收固肺气。秋季之所以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就是因为肺气没有收固住。小孩子的生理特性就是脏腑娇嫩,未发育完全,肺常不足。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所以在防御上不够有力,外邪也就容易入侵,导致生病。
【起居—早睡早起】
秋天,天渐渐地黑得早了,所以,孩子也应顺应自然气候,早睡早起。
【饮食—白色食物滋阴润肺】
肺在五色上是白色,自然界很多滋阴润肺的食物也是白色的,适合秋天食用,例如银耳、甘蔗、梨、百合、豆浆等。秋天还适宜吃一些酸味的食物,例如苹果、石榴、葡萄等。另外,秋天早上喝粥,对小孩的健康也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