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喜欢模仿各种人物角色时父母们该怎么办
人类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就能够体现出来。那么问题来了,当孩子喜欢模仿各种人物角色时父母们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之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是因为在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0-6岁这阶段被称为儿童“儿童模仿敏感期”,因为在该阶段的孩子中枢神经和大脑结构正处于高速发育的阶段,所以对外界所闻所见都比较敏感。
特别是在孩子的2岁后,是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因此在该时期家长一定要多观察孩子的周围环境,必须尽自己做大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否则孩子很容易就会沾染一些恶习,思想也会有所扭曲,很容易就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料不到的傻事。
家长们平时一定能注意到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学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做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动作,而且还乐在其中,拉着自己一起扮演。
其中最为典型和常见的例子就是孩子都喜欢过家家,扮演父母或者医生和患者等角色,这些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结果,孩子通过观察自己的父母平时的言行举止或者电视人物剧情来模仿人物的言行举止,而且还一板一眼,十分有模有样,让人觉得有拿奥斯卡最佳演员奖的潜质。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模样别人的趋势时,就要注意孩子所接触的事物是否是利于孩子身心发展,并通过后期的指导来增强孩子的模仿能力,开发孩子的大脑思维和提高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家长千万不要忽视孩子这些幼稚的过家家行为,因为里面蕴藏了许多令你们意想不到的大学问!
孩子在模仿中能更好的理解规则
就拿孩子模仿小商贩卖东西来讲,里面蕴含了许多经济问题,即使孩子不是很了解,但是在一系列的模仿中,孩子能快速的掌握经济中的一些规则,知道要怎么喊才有什么买,怎么卖才有人要,所以在以后的财商学习中,孩子能更快的掌握和理解相关经济理论。
孩子在模仿中能更好的理解他人
小孩子很难做到理解他人,即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模仿能让孩子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坏毛病,并能立即的改正过来。
就比说在《爸爸去哪儿》中,张亮让天天扮演村长,而自己饰演爱在村长讲话时捣乱的天天,就这简单的角色扮演,让天天立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的改正过来,正是这简单的模仿,让天天学会了推己及人,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感受,这其实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完善的过程,让天天变的更加的懂事和善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