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有用的小技巧
注意这4个小细节,娃突然就听话了。正面引导孩子才是正道,不能总是着急,发火也是毫无用处的,很多父母其实都有这方面的疑问。
下午去咖啡店,看见一位身着姜黄色廓形大衣的潮妈带着大概2岁的女儿坐在一旁的沙发上,看样子像是在等闺蜜约下午茶。桌上摆着一杯滚烫的焦糖玛奇朵,装在敞口的马克杯里。
小女孩大概尝过甜甜的奶油,伸手就去抓杯子。
「不要动!」妈妈一边看着手机,一边轻声说道。但小女孩对妈妈的要求无动于衷,继续动着扭着,想吃杯子里的奶油。
「不要用手去抓!」妈妈的声音大了一点。话音刚落,小女孩就用手去抓杯面上的奶油,然后将蘸满焦糖奶油的手往嘴里塞,还促狭地看着妈妈。
「都跟你说了不要用手去抓,不要用手去抓,你怎么非不听话?」妈妈有点恼怒,呆在座位上生气地说:「手那么脏,到时候你肚子痛可别怪我。听到没?不要用手去抓!」谁知,小女孩又一次探手去抓。
这时,妈妈突然暴怒起来,她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一把抓住小女孩的手,将她手掌捋平,伸手啪啪打了好几下,小女孩「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不要用手去抓!不要用手去抓!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
从建议到劝阻再到打手的惩罚,这位妈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相信,这也是很多家长的疑问。那么,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几个细节。
细节一:否定命令句
稍微留意一下成人的禁令就会发现,这些句式都是「否定词+要求」的,但这种句式恰恰不用于5岁以前的孩子——他们只会get到最后几个词,做出完全相反的事。也就是说:
【不要用手抓】->【用手抓】
【不许再看动画了】->【看动画了】
【别乱扔玩具】->【乱扔玩具】
【不能吃巧克力】->【吃巧克力】
看起来是不是很傻?但宝宝真的会忽略最前面的否定词。
有时候,宝宝真的不是故意和你对着干,他只是太容易忽略最前面的那个否定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