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错误的沟通方式有哪些?
沟通是人与人之前交往的一种方式。父母与孩子之间更需要同构。但沟通的方式有对有错。那么父母与孩子错误的沟通方式有哪些?
一、批评子女
有位高中生自己搭公交到补习班补习,不小心在公交上睡着了,老师打电话到家中查问。
等孩子回家时妈妈便兴师问罪,“那么短的距离你也睡得着?我早告诉你晚上不要一直上网,这么晚睡...”
虽然妈妈说的有道理,但得到的却只有孩子的不满。
本来孩子在这个时候应该自省,但是因为被骂他开始迁怒,只觉得很生气,最后的结果就是骂了孩子也没有改善,反而破坏了亲子关系。
这个时候,建议家长换个角度想问题,改用讨论的方式来了解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协助,鼓励孩子动动脑来解决补习能不能准时抵达的问题。
否则下次发生若同样的情形,孩子很有可能被情绪带着走或者干脆就不去补习了。
二、批评孩子的朋友
同侪是青少年时期很重要的发展议题,在这个时期孩子的生活重心从父母关系转变为同侪互动。
父母一旦知道子女的朋友品性问题特别多的时候,都会希望子女能够与之保持距离,不要往来。
如果父母直接告诉孩子,“你千万不要跟XX交往哦,他会把你带坏”或者“都是XX人害得你功课退步这么多。”这个时候孩子并不会认为你是在关心他,只会认为你是在攻击他的朋友。
基于正义感和面子问题,当下他一定会为了保护朋友而对抗父母,觉得大人就只会看表面,不懂得朋友的好,也会认为父母小看了自己,没有被信任自己有判断事情的能力。
这个时候,如何与孩子沟通是家长们最大的挑战。
单纯的好心提醒不代表孩子能听进去。
如果你想把人生的经验与智慧送给孩子,不妨换个角度和子女讨论。
当然,这样的讨论即使完成了,仍然要持续注意子女们后续的行为表现,并且适时地关心他们的人际交往状况,做到防范于未然。
三、纠正生活琐事
大多数父母都不太欣赏青春期孩子说话的方式跟生活态度,他们常常有口头禅或者不屑一顾的态度。
但当父母一纠正“你这什么态度!”彼此的沟通关系就结束了,或是陷入双方各说有理的僵持气氛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