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那么多遍,怎么你就是不听呢?这四个方法,你肯定不知道!
有孩子的家里经常会爆发这样的“口水战”:“你怎么没记性啊,我昨天刚说了”“说了几百遍你就是听不进去是不是”“怎么我说话你没反应啊?你听进去了吗?”
为什么父母说了很多遍,孩子还是没反应呢?
今天好妈来帮爸妈们谈谈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说了很多遍孩子都不听,这叫做超限效应。
什么是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
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而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会事与愿违。
就象马克·吐温一样不仅不捐钱,反而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
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注意方式方法;
没有注意“度”的把握;
没有换位思考。
晨晨每天都会赖床,让妈妈很犯愁,每天早上妈妈都会提早叫她起床,但是每天晨晨都还是会迟到。
每天早上就听见晨晨妈妈说:“晨晨,起床了”
过了五分钟“晨晨,你怎么还没起床”
又过十分钟“晨晨,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天叫晨晨起床妈妈都要催十遍八遍。
这种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这种反复的唠叨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就像马克·吐温一样,过多的唠叨还可能产生超限效应。
孩子对父母的唠叨很反感,父母可以为孩子换位思考一下。
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改变教育的方法,避免孩子因为对唠叨的不耐烦而产生逆反心理。
1不要过多批评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的厌烦心理并不太大,但是在第二次,往往使厌烦度倍增。
如果再来个第三次、第四次……那么批评的累加效应就会更大,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
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除非是个乐天派或个性特殊的人,否则,一旦遭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