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前如果学会这种习惯,长大一定了不起
故事1:
公园里,两个陌生的中国孩子由于争抢秋千而发生肢体冲突。蓝衣小孩(下面称小蓝)大概3~4岁,跑到爸爸面前,委屈地说自己被打了。黄衣小孩(下面称小黄)大概5~6岁,通过暴力抢到秋千后,悠然自得地享受自己的“胜利果实”。小蓝爸爸很生气,跟孩子说:“去,给我打回去,打不赢别回来!”小蓝按照爸爸的指示上前把小黄往地上推,小黄愤怒反抗过程中,一不留神从秋千摔到地上。小黄妈妈看到这一过程不淡定了,她走过去,给了小蓝一个大嘴巴。小蓝“哇”一声哭了,小蓝爸爸怒火中烧,冲上去就跟小黄妈妈厮打起来。
故事2:
两个闺蜜经常带着孩子一起聚会。旦旦妈家的男孩子旦旦3岁,包包妈家的男孩子包包5岁。一个周末,两个孩子像往常一样玩耍。突然旦旦哭丧着脸来找妈妈,说包包抢了他的机器人,还打了他,要妈妈帮他抢回去。旦旦妈说:“旦旦是个小小男子汉了,不需要妈妈帮忙,妈妈相信你能处理好。”沮丧的旦旦返回,由于不知道合适的处理方法,他竟然跟包包打架。妈妈们虽然留意到两个孩子打架,但谁也没上前。因为她们相信——孩子们有能力处理好。最终,两个孩子打架后商定接下来通过猜拳决定谁先玩,虽然旦旦脸上多了一片红印,包包胳膊皮肤破损,但他们都为这样的解决方案感到高兴。
孩子的矛盾大人解决VS孩子的矛盾孩子解决,两种不同的思维,会把孩子推向不同的成长路。
著名心理学家乔治.斯皮威克和麦娜.舒尔经过25年的研究后发现,3-4岁的小孩子就可以学着自己解决问题了。孩子是否习惯自己解决问题,还是依赖大人解决,将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那些习惯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即使没有成功,这些孩子也会渐渐养成不容易冲动或不容易采用暴力手段的性格,而是趋向于关心别人,能敏锐发现周围人的情绪变化,能够更容易交到朋友,学习成绩也常常表现得比别的孩子更好。最后,擅长解决问题的孩子,人生成功的几率也会提高。所以,尝试自我解决问题,对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呀。
朋友塞米的老爸很小的时候就是孤儿,6岁时爸妈意外身亡,他一个人在街上流浪,饿了捡垃圾吃野菜,渴了喝溪水。听说他有一次为了抢食,还跟流浪狗搏斗过,胳膊被咬伤。8岁时无意中遇到一个卖书匠,随后被收留。没钱上学,他便自学;没钱买自行车,他便用废铁搭了一辆……如今是一个大企业的老板。塞米说,她老爸无所不能,只要问题到了他那里就再也不是问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从小到大磨练出来的。所有孩子都能培养这样的能力,不会很容易,也不会太难,只要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