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被宝宝这些行为逼疯了?
A下班到家,3岁的圆圆正吃晚饭。看见妈妈,本来坐在餐椅里的圆圆开始不安分:一会儿说不吃青菜,一会儿要求妈妈抱着吃,一会儿又撒娇说要妈妈喂。
A果断拒绝,圆圆便大哭起来。一旁的姥姥见不得这样的场景,开始叨叨自己的女儿:“你喂喂她能怎么样?又不会要你喂一辈子。”但 A并不买自己亲妈的账。
圆圆见状,哭得声嘶力竭。姥姥自尊心受挫,躲到卧室擦眼泪。A只好喂圆圆吃饭,以缓和家庭矛盾。
但是,接下来几天,圆圆开始无休止地要“妈妈喂!妈妈喂!” 原本独立吃饭很好,现在却“褪化成了小宝宝”,A很头大。她并不知道,圆圆的这种行为再正常不过,学名叫“行为倒退”!
关于行为倒退,妈妈们必须了解为什么原本吃饭很自立的孩子非要喂着吃?
为什么原本会走路的宝宝摔了一跤后,便再也不肯挪动自己的双脚?
为什么说话流利的宝宝突然变得磕磕巴巴?
为什么病了一场,原本学会的新技能也不愿再展示?
为什么进入幼儿园,原本能明确表达排便意愿的孩子开始出现尿裤子行为?
为什么学扣扣子、用筷子等新技能的时候变得焦躁、爱发脾气?
实际上,这是0~6岁儿童很常见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叫行为倒退期,它是孩子情感依赖的一种体现,短期内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
为什么出现倒退行为? 我只是想让你们陪陪我!我问A,是不是最近陪孩子的时间很少?A点头承认:“最近公司项目多,我每天早出晚归,圆圆每天眼巴巴地盼着妈妈回来,只有睡前的亲子时光,才真正属于我们俩。”
以前每天下班都陪圆圆读书、做手工的妈妈,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圆圆自然会通过“喂饭”这种行为寻求妈妈的关注,以满足情感需求。
这种情况下,妈妈只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抱抱,让孩子明白妈妈会和以前一样陪她、爱她,帮孩子度过焦虑期,并宽容地接受她表现出的行为即可。
我是在做准备重新适应。喆同学算说话很早的孩子,在别的小朋友说一个字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说“鸡翅根”这样的词组了。但大概在两岁半左右,他竟然出现了结巴现象,比如同一个字会重复几遍,或者一个简单的词都说不清楚。因为肯定孩子不是生理方面的问题,所以相对比较淡定,无论他重复多少次,我都耐心听他说完。
比如有次喆同学着急说狮子,狮……狮……狮……狮……狮了半天也没说完,自己急得快跺脚了。我就把他抱过来,轻轻拥在怀里,默默给他鼓励。最后,小家伙居然自己出了绝招:狮……狮……狮……1、2、3,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