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小故事: 纠正孩子的坏毛病一点都不难
年糕具备移动自己的能力之后,我们就开始教他,在床上或者沙发上的时候,用脚来落地。小心谨慎的他,很顺从,每次用小短腿在那够啊够啊,可爱极了,也很安全。
等小短腿长成欧巴腿了,人家就开始想着换个视角看世界。非要头先下来(然而手根本撑不住脖颈和上半身),每次都是大人们火急火燎的冲上去,一边保护他的小脑袋,一边说“哎呀太危险了,宝宝这样不可以啊”。
根本不听,我想,他还不理解什么是危险吧。
再一次,他挑战“危险”这个陌生词汇的时候,我就把他带去了房间。
房间里黑咕隆咚的,一点也不好玩。宝贝想要出去。
我坐在地上,抓住他的胳膊,一字一句的说“用 你 的 脚 下 来,不能用头先下来。”
他完全不想听,一心只想往外冲。
“用 你 的 脚 下 来,不能用头先下来。用头下来的话,你会受伤,受伤了妈妈会伤心,你知道吗?”
听到妈妈会伤心,他安静了一点。我又重复了一遍,然后我们一起出去了。
之后的两天,他重复危险动作,我就重复“带到房间,不准出去,听妈妈讲安全守则”的系列动作。我说的那些话,他未必真正听进去了,但是“用头下来就会失去玩的自由”这件事情,他肯定已经清楚了。
之后,我们家就再也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
把饭菜扔到地上,几乎是每个孩子都爱干的。
年糕还小的时候,也经常把勺子扔到地上。一边扔,一边兴高采烈的观察。这个过程,我知道他在探索“扔”这件事情,也在学习“因果关系”。我没有过多的干预他,只是会在捡起来的时候说“勺子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扔在地上的”。
终于有一天,探索够了,不扔了,哦也。
然而养孩子这事儿就是个轮回。
慢慢长大了,学会自己吃饭了,早就明白“扔”是怎么回事了,又开始扔勺子扔不想吃的菜,一边扔,还一边很挑衅的看着我笑。
一次,我就默默的捡起来,擦干净,还给他。
两次三次,我也不动怒。等到他吃好了,下餐椅,“把刚才自己扔的东西捡起来”。
他很迟疑(本来就比较怕脏,平时也从来不干这些)。
“把自己扔在地上的饭菜捡起来,扔到垃圾筒里去。”我的目光里都是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