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ke-detail">.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孩子:一言不合就动手打小朋友,别人家长天天找上门;带去咖啡馆玩,沙发上斑驳地留下他或深或浅的脚印,地上是他撕了一地的废纸屑;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不达成目的不罢休。

家长们感叹自己咋生了这么一“熊孩子”。殊不知,虽有天生迥异的气质类型,但从没有与生俱来的“熊孩子”。

“熊孩子”多半是家长不当的行为塑造出来的。

没错,谁也没想着去塑造,但却在日常言行中弄巧成拙。

1.父母对规矩的无感导致孩子无法无天

警惕!你的这些行为正在塑造“熊孩子”!

在游乐场玩时,心心手上揣着她的零食盒,一不注意就被经过的小男孩看上并一把抢去。蒙圈了的心心反应过来就上前去要。小男孩怎么都不给,躲过心心试图打开盒子,足足两三分钟,一旁目睹这一切的小男孩妈妈都没有表态。最后,这位妈妈反而开起了玩笑,对心心说:“那你告诉我们这盒子里是啥我们就给你呀!”

心心为难地涨红了脸,没有吭声。这位妈妈趁着小男孩不注意,忙把盒子递给心心,叮嘱道:“赶紧拿走吧,别让小哥哥看见了,要不又得抢你的!”

在一旁的我瞬间明白了小男孩是怎么变“熊”的。这位妈妈连最基本的是非对错观都没有,她不阻止孩子抢他人东西的行为,甚至还在别的孩子身上寻找解决之道。

“熊孩子”大多是没规矩的孩子。虽说现在都讲究“爱与自由”,不给孩子过多设限,但规矩的底线要守住。

我认为的规矩底线是不给他人添麻烦。

日本是非常注重环保的国家,他们习惯于把随身垃圾带回家,从不乱扔,即便是日本妈妈带着孩子去别家做客,孩子用过的脏尿不湿也会装包里带走,因为他们的垃圾要每天分类处理,如果朋友家没有孩子,尿不湿可能几天都得不到处理,最后发臭,就给别人添了麻烦。

得知这件事,让我很受触动。也让我更加细心地审视自己有没有给他人添麻烦。

带着心心坐出租车时,我总会第一时间把心心的鞋脱下,因为孩子时常到处乱踩乱蹭,弄得椅背、座位上全是脚印。就算孩子不愿意,也要坚定到底,在生活的细微中向他灌输“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观念。如此,她会逐渐内化,注意到自己的言行。

2,父母不经意的小举动被孩子吸收

警惕!你的这些行为正在塑造“熊孩子”!

前段时间,我和心心在家爱玩一游戏,我蹲在地上,她把我推倒。每次当我夸张地摔到在地,她就会开心地咯咯笑。大概是体会到了自己的力量。